当前的时代是由传统园林向城市大园林转化的时代。人民群众对园林的需求变了,园林的功能也变了。城市已发生了四大变化。
1.城市的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迅猛增加,高楼林立,使城里人处于水泥森林之中,脱离了自然环境。人们渴望能用园林的方法,创造适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城市是人口集中之地、生产集中之地、交通集中之地,三个集中导致城市是个污染集中之地,环境的污染又导致生态失衡。目前的城市热岛效应已达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而园林绿化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3.全部皇家园林和绝大多数私家园林已转化为公有园林,已由封闭型、内向型的园林转化为开放型的园林,从封闭型转为开放型,自然会有大量游人涌入,这就使已有的园林呈现超荷载状态,园林亟待发展。
4.整个城市处处都需要美化、园林化,以提高城市品位。目前郊区的县城和村镇也正在走向城市化,今天城市出现的变化迟早也会这些地区出现,所以园林应该城郊一体化。
由于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大园林就顺应城市的需要、顺应现代人的需要应运而生了,因为只有大园林才能较好地较全面地解决城市因上述变化而产生的需求,这是今后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园林继承又发展了传统园林,它仍坚持师法自然的基本理论,仍然认为文化艺术是园林的灵魂,但又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大发展之一是突破了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园”观念。所谓园是指建在一定范围的围墙藩篱之内的绿地,习惯上把这类绿地统称为园林。大园林既包括一般园林绿地,还包括道路、河道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住宅区绿地、隔离绿地乃至风景名胜区绿地。这些新包括进来的绿地不仅要一般绿化,而且必须加以园林化。
大发展之二是造园的要素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造园中,一向都把“建筑、山、水、植被”称为四要素,在大园林中不仅要使用四要素,而且还增加了喷泉、雕塑、书法镌刻,变为七大要素,并且把植物材料列为要素之首。
大发展之三是大园林在造园时必须对所造园的诸多环境因子统一考虑,尽量求其总体上的和谐,形成园林景观。环境诸多因子,主要指大高楼、大马路、高压线杆、大型广告牌、汽车停车场,以及严重的噪声和光化学污染等,这些都是不利因素,但在城市化了的地方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惟一可行的是尽量用植物材料加以掩蔽或减弱。至于园内道路、雕塑、标志牌等物,则应由园林设计师统一安排其位置、体量、色彩,以求得总体上的协调。
大园林是一种崭新的园林,所以在“文化建园”上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内容、新手法,即要有所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求得创新:
第一,从文化内涵上,要增加有关现代科技内容。当前和今后都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仅改变着国家社会的面貌,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人们渴求科学知识。园林除了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科普展览和讲座外,更应该就园林本身的科学价值、养护繁殖知识和植物与人的关系,作为重点加以展示介绍,以引起人们对园林的重视,增加人们种树养花的兴趣。
第二,在造园艺术方面要加入现代艺术手法,如喷泉水景、雕塑、书法镌刻等;又如在植物造景方面应多运用大手笔、大色块、大尺度牞以形成磅礴的气势,使景区更富有自然气息,更富有时代性。
第三,在建设综合性公园的同时应适当发展一批不同主题的主题公园,如体育公园、雕塑公园、民俗公园、音乐公园等,主题要明确。无论什么样的主题公园,在突出其主题的同时都必须搞好植物景观建设。
第四,无论什么形态的园林绿地都要在满足观赏的同时尽量加大群众的参与性,为此,要多辟些活动场地和健身娱乐设施,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要求,而且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收到扩展延伸园林文化内涵的效果。
第五,应加强导游讲解。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公园、风景名胜区乃至街巷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果不加以导游讲解,只是浮光掠影地一看而过是很难知晓的。导游讲解仅是宣传文化内涵的方式之一,此外,还可采用设立说明牌、电子触摸显示屏和印刷资料、出书等方式。强调园林要具有文化内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游人服务,是寓教于游,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不加强讲解宣传,就埋没了可贵的文化艺术内涵,加强这方面工作也会有力地推动园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建设。本文节选自《文化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