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空气污染、交通繁忙、环境恶化等现象,破坏了城市生态的原有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设花园式城市,通过规划设计和绿化美化让城市环境更接近自然,从而使人工环境为主的城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达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浑然一体的意境。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在花园式城市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收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曾于1911年向世界各地征求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最终按照风景设计师U.B格里芬设计的花园式城市方案,在1927年规划成型,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70平方米,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式旅游城市。欧洲的华沙、维也纳、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也都因地制宜地建设花园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70平方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园林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园林城市。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城市绿化建设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抓好城区普通绿化的同时,大力抓好城乡一体的大环境绿化,走城区绿化空间不足城外补的路子,即在城市郊区规划建设综合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围绕城市的大环境绿化圈。同时,在城市中设计绿化带、林荫道及各种功能的园林绿地,与城市大环境绿化圈契合成有机绿化体系,使森林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交织成为复合状态的生态经济系统,保障城市机体的良性循环,开创城乡经济综合发展的道路。
国外著名花园城市的经验需要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国情、市况搞好大环境绿化,具体有如下几点意见。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
各个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其郊区的地形地貌各异,大环境绿化要依据各自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因地制宜的原则。遇山区丘陵,就营造水源林,用材林,或建立果品基地,利用山林辟成风景游览区;遇有平原农区,就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实现农田林网化;遇有荒地,就营造用材林、环境保护林,结合建立森林公园,实现生产、环保、游憩三结合;遇河建立滨河绿地;遇海营造海防林带。
市郊绿化融为一体
以广场绿地、临街游园为点,以各类公园、单位绿地、居民区绿地为面,林荫道、园林路及水系、交通干道绿带为线、形成点、线面穿插的市区绿化网络,和以山林、果园、农田及交织成网的林带构成的郊区绿化网络,把市区的“绿”与郊区的“带”直接相连,使两个绿化网络形成统一整体,人工环境为主的城市与自然环境为主的郊区融于一体。这一体化的绿化网络,加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代谢作用,对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设森林生态系统
大环境绿化的目的是把大自然引入城市,把城市有限的空间融合于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要把大自然环境建设成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态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由各类林带、山林、果园、农田及村镇绿地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在这一体系中对城市环境起主导作用。为此,大环境绿化要以建设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结合多层次的森林景观为主体工程,开辟风景游览区和森林公园。坚决杜绝那种一说要搞风景区就大兴土木,建设大量的亭、台、楼、阁及服务设施的倾向,服务设施要尽量少搞或不搞,园林建筑不一定不搞,少量的建设小品点缀不可缺少,但大量的建筑充斥于园林之中,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还将大大降低园林的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