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林建设的主要原则,是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及演替规律,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增加城市森林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生态环境林建设的主要规划模式有3种:
1.生态观光型模式
遵循地带性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应用植物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科学配置人工植物群落,体现生态环境林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风韵。主要树种有垂柳、银杏、碧桃、梅花、紫薇、玉兰、桂花、杜鹃、马褂木、香樟、观赏竹等形体优美或花朵艳丽的树种。
林木栽植以群落组合为主,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植物结构一般控制为乔木(含竹类)与花灌木的比例为3∶1,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比例为3∶1,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比例为8∶1,地被草坪覆盖率达85%以上。
2.生态保健型模式
依据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功能和某些树种分泌植物杀菌素的生物特性,运用拟生造林学原理,配置生态保健型的人工植物群落。主要树种配置有白皮松、罗汉松、香樟、肉桂、丁香、合欢、悬铃木、臭椿、白杨、榆树等。
其模式结构要求加大复层立体绿化,突出生态保健功能,兼顾景观质量要求。群落结构主要为释氧、分泌杀菌素效应强的,地带性特色明显的树种集合。其中,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的比例为5∶2∶2。
3.生态环保型模式
主要针对工矿企业密集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区段,强化森林植被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削减噪音等生态环保效应,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植物配置主要强调发挥森林植物的生态环保功能,以改善人民环境质量为主,适当考虑景观效果。
选配主要树种时,基调树种可选择垂柳、合欢、紫薇、厚皮香、大叶女贞、广玉兰、棕榈、侧柏、龙柏等,骨干树种可选择国槐、冬青、黄杨、杜鹃等。行道树栽植,可采用栾树与大叶女贞,臭椿与广玉兰,枫香与大叶冬青,合欢与厚皮香等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合形式,既增强林带的生态环保功能,又能兼顾生态景观效果。扬州大学农学院园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