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区万柳社区的北部,一个集散步、观景、展览、餐饮、集会等功能于一身的新公园———海淀公园于9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这为北京市民又提供了一个雅俗共“游”的好去处。
人文关怀处处寄情
海淀公园的设计一切为了方便游人,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公园建设的方方面面。
近3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大草坪圆了人们与自然充分接触的梦。这里不会再出现生硬冷淡的“禁止践踏草坪”、“不准进入草地”的标牌,游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休憩或嬉戏,真切体会回归自然的感觉。
2万多平方米的海淀广场可以容纳6000 多人,这里是举办各种各样大型露天活动的场所。游人既可以在这里边品茶边看演出,还可以沿着500米长的观光走廊一览玉泉山、香山和万寿山等著名景区的秀美风光。
现在,刚建成的园中只有大路,而没有修建通往林区或景区的小路。原来海淀公园的设计者们要借用鲁迅先生的那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来确定小路的走向,以便小路的设计更能符合游人的需要。
海淀公园东南门的观景平台,抛弃了钢筋水泥的传统做法,采用了与人更为亲近的木制和石制材料,左侧木制台阶回转而上,右侧自然山石盘旋环绕。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游园,平台的南侧还特别设计了宽敞的缓坡通道,手推车可直达顶端。
稻田景区堪称一绝
稻田景区的设计在北京的公园尚属首次。该景区的设计既向游人展现了过去京西海淀的水田、湿地原貌,又表现出海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韵味。
自清朝以来,这一地区的稻米就被封为贡米。康熙、乾隆经常来此地游玩,还写下了大量的观稻赏景的诗篇。稻田景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约两亩的稻田,南部为水生植物区。植物品种除水稻外,还选用芦苇、香蒲、荷花等海淀过去常见的水生植物。景区内修建的木栈道,贴近水面,游人随手便可触及水生植物,分外自然、亲切。稻田南岸,安置了一组民居形式的四合院,形成“柴门临水稻花香” 的景象。借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稻田旁还点缀着几个赏稻听蛙的草亭。
泉水丁冬古韵悠远
泉水是海淀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历史上万柳地区水源丰茂,平地泉涌,孕育了贯穿京西风景区的万泉河水系。
海淀公园设计时特别注重体现这一历史特色。在公园中南部山林间依地势建成三组景区,以泉点景,三组泉景分别为万泉景区、贯珠泉景区和晴碧泉景区,泉水形态各具特色。
万泉景区,题名泉宗遗韵,位于两山围合之处,上有大树交接如盖,下面泉眼随处可见,石缝间、石面、地上,间歇的、滴洒的、常流的,各种涌泉形成“万泉”气势,水石间还安置了乾隆《万泉庄记》的石刻碑文。
贯珠泉景区,题名静影贯珠,泉水喷涌簇簇如串联晶珠。为了让游人特别是青少年能更真切地体验赏泉乐趣,设计人员采用了新技术,只要挪动景区中的器物,就可以使泉池产生阵阵气泡,泉水喷涌而出。
晴碧泉景区,题名林天晴碧,苍松翠柏环绕的瀑布是它的主景,瀑布泻出的水流汇成一个小水面。晴碧泉着重突出秋景,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水面,苍翠的松柏,金黄的落叶,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碧水晴天的景致。
生态乐园最见自然
海淀公园以大面积绿化为主,种类丰富的乔、灌、花、草、地被营造出一个生态乐园。园中原有树木保留的极为完好,尤其是那些大柳树,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海淀的过去。园内地被种类极其丰富,除禾本科的大草坪外,还用红三叶和白三叶营建了大面积的草坪,花开时节,雅致迷人。园中各处还点缀了地锦、砂地柏,萱草及时令花卉。
海淀公园采取了先进的雨水利用系统,园内建有许多雨水回灌井。下雨时,雨水不通过市政管道,而是从草坪直接渗入地下或从回灌井入地,有利于回补地下水。这使得海淀公园成为京城最大的雨水不外流的景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