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子”大麻烦多“瘦身”有利发展
风头一向很劲的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 在2003年忽然低调起来,令很多业内企业感到疑惑。原来在经过2001、2002两年时间的急剧扩张后,东方园林高管层发现,他们采取的经营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赢利能力却受到考验。2003年,东方园林公司改变经营策略,压缩企业规模,调整机构设置,经过一年时间的“瘦身”,其市场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为筹备上市,在2001年和2002年,东方园林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在杭州、成都、重庆、广州、武汉、深圳等地设立分公司,并在当地大量招聘员工,使企业规模在短期内膨胀起来。据了解,当时公司总部和分公司的管理层人员达到600多人,北京分公司仅工程总监就有六七个。
然而,扩张并没有给东方园林带来理想中的高利润,相反连续几年一直攀升的效益首次出现了零增长。事后,东方园林高管层分析原因,一是设立分公司的成本太高牞投入过大:每个分公司的管理人员都由总部直接派出,租购办公场所、设备设施以及人工费用都需要大量投入。二是当时的机构设置不利于资源调配,分公司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渠道闭塞,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比如每个分公司都设立招投标、公关等机构,分别建立了工程材料采购渠道。此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地工程市场情况很不一样,东方园林难免水土不服,一些问题始料未及,而新成立的分公司内部又正处于磨合期,处理问题的经验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2002年,东方园林的收支打了个平手,几乎没有任何赢利,企业高管层面对年度财务报表陷于困惑和思考。
2003年初,东方园林开始重新定位,战略由“扩张”调整为“压缩”,整体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都动了“大手术”。数月之内,东方园林公司杭州、成都、重庆、广州、武汉、深圳6个分公司,精简机构,压缩规模,管理层总人数从600多人锐减至300多人。“瘦身”之后,东方园林公司根据主营业务重新注册三家公司,理顺管理关系,使三家公司专于经营。新成立的三家公司设常务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管理权由总部下放到各公司,总部只参与投资、人事管理等,不再管理具体业务。
第二步,三家公司之一的东方园林工程公司采取“全国一盘棋” 的管理模式,统一资源调配,统一项目管理,统一招投标、统一采购材料。现在,该公司在华南、华东、华北三地均设有办事处,平时只设少数工作人员,负责打理当地项目的具体工作,不独自承接项目。
第三步,东方园林工程公司重新审视自身市场定位,确定了“做精品工程,做大项目”的市场目标,即只作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基本上不再承接几百万元的项目,舍弃零散的项目。因为即使是小项目,其管理过程也是一样的,管理成本大而经营利润较低。
2003年,东方园林就是在不断调整、蜕变中度过的。按常理来讲,采取这么大动作难免伤筋动骨,大伤元气,但由于调整方向适应了市场,调整方法利于企业,东方园林很快就振作了起来。据统计,2003 年东方园林工程公司承接工程总量达到9000万元,在华东、华南、华北均取得不错业绩,“瘦身”为东方园林再展宏图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