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最近刊载在英国一份花卉专业杂志上的文章,介绍该国婚礼用花方面的一些情况。对于在这方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我们,本文也是极具参考价值。
对于花店经营者来说,婚礼的花卉装饰工作颇具挑战性,往往为了一次婚礼,花店从上到下都会忙得不亦乐乎。同时,婚礼也是花店展示实力的机会,不但是在花艺设计方面的实力表现,更有服务与质量方面的。如果办得好,不仅新娘和新郎满意,还是花店一次很好的对外宣传机会。可以设想一下,参加婚礼的宾客可能不会很多,但是如果婚礼的花饰布置得好,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为花店作免费广告的可就不止是新郎、新娘了。
一般来讲,婚礼花卉装饰的预算是比较宽松的,这也就为花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一些充满了想象力的花艺作品得以问世。
花艺师无论有什么独特的设计思路,在动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几件事。首先,要努力揣摩客户的品味,看看新娘的母亲和新娘喜欢什么样的花艺风格。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卷入母女之间的争执。一般来说,老一代的人根据他们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对婚礼花艺的既定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思想中固有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设计风格,而且他们又常常是承担费用的一方,所以在他们面前,一些比较现代的和极端的设计就要有所收敛了。当然情况也不尽如此,有的花店老板就反映说,现在人们结婚越来越晚,新娘岁数越来越大,对花艺设计,她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们有支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娘的意见就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新郎也开始对花艺的设计风格发表意见,而且他们通常会亲自为胸花选定花材。
在充分地考虑了客户的品味后,作为花艺设计师,另外要考虑的就是花艺的风格与样式要同新娘服装的颜色、式样以及其个人性格相匹配。
婚礼的花艺设计,最好能够将婚礼各个部分的花饰风格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花店将整个婚礼的花卉装饰都承办下来,内容包括教堂、结婚登记室、婚宴餐厅、接待大堂以及花车等等。当然,新娘和新郎感谢父母的花束、伴郎的花束、送给来宾的花束以及所有与婚礼相关的花卉装饰都应当保证风格的一致性。
回顾婚礼花束的历史,现在流行的婚礼花束并没有达到巅峰,现在的流行风格仅仅是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要结婚人的品味,而且可以预见,花束的风格将会不断发生变化。
虽然,人们的品味在不断发生改变,但改变还是有规律的,人们的品味总是在不断轮回。有一篇文章就介绍了这样一个实例:半个世纪以前,新娘喜欢大而长的花束,一般用白色康乃馨和天门冬的叶子制成,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那种风格的花束又再一次流行起来。
那篇文章还历数了20世纪中各个年代的不同特点,40年代,大多数的新娘花束都是椭圆形而且悬垂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当时的设计师一般都使用带有花梗的小花和成丛状的叶子,然后用线将其连接在一起,并经过几次捆扎,使整个花束获得瀑布般的悬垂效果。整个花束只用一种类型的主花和一种类型的配叶,一般选用白色的花材。这类花束最典型的用材就是白色康乃馨和天门冬叶子加上丝带。美国人的品味在英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而不少花束中的白色康乃馨被替换为仙客来、兰花或是铃兰。
到了50年代,花店老板们手中的长支切花很多,这样,就没有必要在制作花束时进行太多的捆扎了,一次捆扎就足够了。大型花的需求不断增加,安祖花、百合以及大型的兰花开始流行,配叶除了天门冬外,也有了不少其他品种。花束也不再只用一种类型的花,而是将不同的花卉组成花团。花束的中心通常是用由大型盛开的主花组成的心型等图案。
60年代的婚礼花束显得更为自由、轻松和不拘一格,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时的花束中不但有花和叶子,树枝、弯曲的枝条等都被扎进了花束。1964年,荷兰的专业花卉杂志居然提出将木头和塑料制品作为婚礼花束的装饰品将成为一种趋势。当然,那时花束的形状大多还是椭圆的,设计风格也还是组团式(Grouped)。当时有不少设计师开始使用一些更为自然的造型。大型的彩色配叶也开始被采用,比如观叶秋海棠和龙血树的叶子。
到了迪斯科大行其道的70年代,不少新娘是穿着牛仔服手里捏着一支月季花参加婚礼的。仍然喜欢用花束的新娘则让设计师把花束扎制得紧密一些,一般只有几支花和叶子,而且通常采用不对称的造型。花束采用组团的造型,是因为那时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