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作为植物内源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激素)中的一种,通常被认为是促衰老的植物激素。它的作用是由克罗克尔和克尼特于1908年首先发现的。当他们将荷兰石竹暴露在乙烯气体中时,观察到它的花瓣出现嗜眠状态,缩短了插花的寿命。后经许多学者研究证明,尽管其他花卉对乙烯也有不同程度的敏感件,们以荷兰石竹为最强。这一事实说明,切花体内生成的乙烯,是促使其衰老凋谢的另一主要原因。 要克服乙烯在切花体内的生成,必须针对它的功能特点寻找到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剂,人为地加入到切花营养液中,才能有效地使其寿命延长。帕鲁普斯在实验中发现,苯甲基异硫代氰酸盐能够抑制荷兰石竹切花体内的乙烯产生,并能延迟衰老。而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不仅能作为切花防腐剂使用,也能抑制在花卉组织中的乙烯产生。除此之外,巴克尔又发现,AvG(氨乙基乙烯基甘氨酸)也能延长荷兰石竹切花的寿命。巴克尔还发现,AvG和甲氧基乙烯基甘氨酸还能延长金鱼草属、菊花、茑鸢尾属和黄水仙的瓶插花生命,但却不能延长玫瑰的生命。可见,玫瑰对乙烯的敏感性很低。 上述药剂经实践证明,都可作为乙烯生物合成的拮抗物使用。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AvG等的生产价格太昂贵,从使用价值考虑是不够理想的。为此,又给各国学者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即进一步地寻找既经济又有效的乙烯拮抗物来取代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