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柳属桃金娘科速生常绿小、灌木,从播种到移植(1991年12月至1993年2月)14个月的植株高1.5至2米,大部份均可开花。 红丝柳,我们自1988年从澳洲引回10株小苗后,生长良好,未发现有病虫害,管理粗放,不择土壤,能抗零下5度低温及39度高温。每年开花二次。含苞越冬,立春开放,雨水期间为盛花期。红丝柳花萼半圆形,花瓣红丝状,花丝长3厘米,约200条,簇生于花萼上,一串串红色绒球,挂满树枝,迎风飘舞,间以绿叶,更加鲜艳美丽。至谷雨后结成串串半圆形小朔果越夏,重阳后又开第二次花,一直到立冬。 红丝柳种子细小,粉末状,浅咖啡色,发芽率只有10%。冬春均可播种。播种时深耕土地,下足底肥、粉碎耙平,播上种子,不盖土,定时喷雾保持湿度50%。苗床上支简易棚架,盖薄膜保持温度20度左右。10天后发芽,苗高10厘米后,折去棚架。苗高20厘米便可移植,株行距15×20厘米。苗高80厘米,作第二次分床,株距80×80厘米。如果水肥充足,当年生长可达1.5米至2米,大部份含苞越冬,翌年立春开花。 红丝柳病虫害少,须根密布、网状,深入土层,是水电厂、江、河、湖、海、水库护坡防风的速生优良树种。它枝条柔软下垂,可随意札成各种盆景。花期长达半年,又在春秋二季盛开,是旅游区,厂矿学校美化环境的优良花木。1992年桂北、桂中、桂西南试点种植后,1992年冬广西境内虽遭雪、霜、冰雹之害,红丝柳依然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