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国家林业局宣布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开始全面推进。到今年5月1日,芦苇摇曳,荻花如雪,“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别样画卷将展现在公众面前。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湖区蒋村乡,被誉为“杭州之肾”,并有“ 副西湖”的美称,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国内罕见的保存较好的城市外围湿地型生态人文景区。目前,西溪湿地里有芦、菱、萍、莲等水生植物,两岸栽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连香树、枫杨、木槿等多种植物,水里有鲤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虾、黄鳝、西蟹等数十种,还有白鹭、灰鹭、白鹅雁、翠鸟、绿头鸭、银鸡等稀有鸟类。
据西溪湿地综合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面积达3.2平方公里,分为沿山河工区、秋雪庵一工区、秋雪庵二工区、民俗文化一工区、民俗文化二工区、周家村工区等六大工区,共有西溪水阁、秋雪庵、烟水庵、深潭口等十多个重点景点。工程占地面积大,单体工程多,现场地形地貌复杂,且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为此,工程指挥部决定各项工程采取平行施工的方法,全面进行建设施工。
据了解,整个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开发管理都严格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五大原则进行。湿地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砖都是建设者和施工队伍的保护对象。综合保护工程将对西溪湿地进行四个层次的保护:
第一个层次是对水系和植物资源的保护。水和湿地是保护区内最重要的生态和景观资源。综合保护工程将全力保护、整理湿地内稠密的水网河道、水塘,恢复特有的美妙意境。同时,这里经历数百年仍苍翠挺拔的古樟树,倒映水中的大叶柳和被清代龚自珍称为全国三大梅区之一的梅林等,更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植物资源。
第二个层次是对湿地地貌的保护。西溪自古便以南岸的丘陵与北岸的河塘水网相峙,交相呼应、互为借景,形成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岸陆景观。
第三个层次是对民俗风情的保护。综合保护工程将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的构思,使湿地更具有乡土田野气息。恢复河渠行舟、古街集市、社戏龙舟等,使民俗风情的生活形态得以代代延续。
第四个层次是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综合保护工程将有选择地对部分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和修复,展现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在对历史文化进行全面保护的同时,还将对西溪文化进行挖掘研究。
据悉,整个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届时游人便可以从周家村的游客换乘中心通过泛舟、乘游船等方式进入景区,观看龙舟竞渡、秋雪八景等众多景象。
链接
湿地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又区别于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