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是城市绿化的骨架,一般使用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主干高度要求在2.5米至6米之间。定植后的行道树要每年修剪扩大树冠,调整枝条的伸出方向,增加遮荫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与采光。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整形方法。
1.杯状式冠形
上方有架空线的街道,为解决树与线的矛盾,可采用杯状整形方式。杯状行道树具有典型的三叉六股十二枝的冠形,主干高在2.5米至 4米。整形工作在定植后5年至6年内完成。
2.开心式冠形
多用于无中央主轴或顶芽能自剪的树种,树冠自然开展。定植时,将主干留3米或截干,春季发芽后,留3至5个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侧枝进行修剪,促枝条生长成主枝,其余全部抹去。生长季只在主枝上保留3至5个方向合适的侧芽,来年萌发后选留6至10个侧枝,进行短截,促发次级侧枝,使冠形丰满、匀称。
3.自然式冠形
在不妨碍交通和其他公用设施的情况下,树木有任意生长的条件时,行道树多采用自然式冠形,如塔形、卵圆形、扁圆形等。
有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如杨树、雪松、枫杨等,分枝点高度按树种特性及树木规格而定,栽培中要保护顶芽向上生长。主干顶端若损伤,应选择一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或在壮芽处短剪,并把其下部的侧芽抹去,抽出直立枝代替,避免形成多头现象。
无中央领导枝的行道树,如旱柳、榆树等,分枝点高度一般为2米至3米,留5至6个主枝,使其自然形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每年修剪对象是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和伤残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