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上海,阳光滋润着城市的每一寸肌肤。笔者如约来到著名园林专家程绪珂的家中。84岁高龄的程绪珂正在阅读一篇关于园林规划方面的新闻报道,红色的笔迹或圈或点,十分仔细。
程绪珂有两个珍藏的布袋,一个装着她年轻时的照片以及她与父亲程世抚合著的论文集,另一个装着她工作时与同事的合影,这些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老人走过的园林历程。
1945年8月15日,8年艰苦抗战取得了完全胜利,立志为祖国复兴出力的程世抚受邀担任上海工务局园场管理处处长一职。同年,刚从金陵大学农学院毕业的程绪珂随父亲回到上海,从此开始了园林事业。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程绪珂经历了3年的动荡岁月,她被迫离开心爱的园林事业。虽然身处困境,但她始终积极思考着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973年,程绪珂重返园林战线,参与上海植物园的建设;1978年,她力挑重担,出任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厚积薄发的程绪珂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园林”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当中。
“黄土不见天”是程绪珂着手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她深深地意识到要实现园林生态化,首要任务是必须恢复被严重破坏的“乔、灌、草”植物生态群落,而当务之急就是用一些生态的材料覆盖裸露的黄土,以切实有效地解决二次扬尘的问题,比如利用自然掉落的树叶进行覆盖。
这一倡议在当时可谓“大胆创新”,因为在旧有的园林理念中,树下留有落叶和枯草会引来蚊虫,园林管理养护人员总要清理掉这些落叶和枯草,有的甚至加以焚烧。这种做法一是污染环境,二是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在程绪珂和同事的积极努力下,“黄土不见天”的理念和做法逐渐深入人心。时至今日,“黄土不见天”仍然是上海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离休后,程绪珂先后担任了上海市绿化委员会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委科技委技术顾问。1984年初,她与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愉共同着手编著了《中国花经》一书,在80余位园林花卉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花经》在1989年出版。该书细致全面地收集了当时先进的花卉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收录了2 300多种花卉,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内容充实、图文并茂、较全面也较系统的大型花卉专著。
“生态园林”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牵动着程绪珂的心。《园林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将是回归自然的世纪》、《实现城市绿化地与农业一体化--构筑上海生态绿地网络系统》等一篇篇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相继发表。现在,程绪珂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园林专家胡运骅共同编著的《生态园林理论与实践》能顺利出版。“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一个团体。只有把每个人的专长聚集起来,才能把事办好。这是我在长期编书过程中所学到的。”程绪珂说。
休闲之余,程绪珂喜欢边听音乐边阅读书籍,喜欢和相伴了11年的小狗“加里”逗逗趣,喜欢和子女们聚在一起吃家常饭。面对自己一生所获得的诸多成就和荣誉,她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现在年纪大了,就希望能度过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能再为园林事业多做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