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卫星城东区绿地系统研究是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日前,记者采访了该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所总工白伟岚,请他介绍该项目研究的具体情况。
据白伟岚介绍,该研究课题由“绿地系统布局框架”、“绿地系统树种规划建议”和“东沙河绿色走廊游憩发展设想”3部分组成,总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我们分析了昌平东区的自然环境和卫星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后提出了绿地系统布局框架,并加入了一些前沿理论和设计概念。整个设计充分利用外围大环境,形成‘周边绿链绕,中心十字轴,串联公园游,东区三带挑’的格局。”白伟岚说。
在总体布局上,东区北部低山生态系统与南部田园生态系统通过河、渠、路等绿线向城区渗透,与老城区绿地系统融合。课题根据东区田间路旁农田防护林多的情况,提出了国内少有的“非机动车廊道建设”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绿色网络,建设联系东区整体绿色空间的廊道系统。
位于昌平东区内的东沙河地下水带是北京市的战略储备用水资源之一。由于东沙河中下游长期挖沙,植被和自然土壤被严重破坏。因此,在东沙河绿色走廊的设计中,设计师首先强调的是周围植被的恢复,通过植物配置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并将东区污水处理厂设置在东沙河上游,这样不仅能保护下游地下水不受污染,还能缓解上游水少、景观效果差的状况。对于长期挖沙造成的水岸之间落差太大的问题,白伟岚说:“我们采用台阶式驳岸处理模式,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视觉缓冲,沿岸设计的立体式亲水步道让行人与自然做更亲密地接触,沿河岸埋在地下的挡土墙以及为保持水土栽种的植物大大提高了东沙河的生态效应。
在树种配置中,课题组结合昌平东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提倡使用常绿乡土树种,并对城市特色风貌、绿地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型绿地、保护古树名木等具体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