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切花的保鲜主要是研究以硫代硫酸银(STS)为主的保鲜剂技术,至于切花保鲜期育种改良研究开展得很少。日本蔬菜茶叶试验场的小野崎等正在进行保鲜期育种,在香石竹品种中发现了几个乙烯生化合成和敏感性变异的品种或系统。在这些变异体中ACC(氨基环丙烷羧酸是乙烯的前体)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几乎没有,且对乙烯不敏感。其中变异体A品系和B品系的保鲜期是一般品种的两倍,变异体A品系无乙烯合成、呼吸也没有增加。另外,变异体B品系对乙烯不敏感,即使用乙烯处理,也不能促进衰老。变异体C中的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基本没有,并对乙烯不敏感。这样,采用以上变异系统进行杂交育种,可望育成保鲜期长的切花品种。此外,在其他切花品种中,通过筛选变异体,再进行杂交育种亦有可能育成保鲜期长的切花品种。另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与乙烯合成或作用有关的基因的异入,可以控制切花衰老。在香石竹中,经反义基因异人方法(即导人与目的基因互补的基因,以阻止目的基因的表达),异人氨基环丙烷羧酸氧化酶的基因,已育成保鲜期延长两倍的品系。另外,在基础研究方面,利用白荠菜的变异体,异人与乙烯敏感性有关的基因,育成对乙烯无敏感性的品系,而且该品系没有乙烯的生化合成。这说明在不久的将来,经基因重组育成的保鲜期长的切花品种将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