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景观设计师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为满足行业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80余所高校相继开设了园林类专业,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扩招浪潮。 为弥补园林设计人才的缺口,扩招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扩招必须有度。不顾自身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不顾行业的远景发展,盲目扩招和设置园林专业教育,这种“以数量换质量”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后果之一:教学质量有高有低,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开设园林类专业课程的80多所院校,有农林类院校、建筑类院校,也有文化艺术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甚至还有师范类院校。有些院校设置的园林专业课程并不合理,如某校环艺专业开设了设计绘画、中外建筑史、工程制图等十几门课程,就是找不到和园林植物相关的课程。一些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每年指导30多个学生,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更不要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严重脱节了。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园林类毕业生的成材率保持在10%到30%,如今却下降到低于5%。 后果之二:造成从业人员相对过剩。园林专业扩招几乎都是瞄准了当时园林行业发展高峰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由火暴向平稳转变的过程。 高校的短视使得扩招的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的窘境。然而,市场却在抱怨找不到所需的优秀人才和熟练技工。一方面是优秀人才和熟练技工的匮乏,另一方面是从业者的过剩,这不正是园林教育所产的一个怪胎吗? 笔者以为,园林教育应该瞄准行业需求,进行分层次培养:一是壮大职业教育,以培养熟练技工为目标。园林行业实践性很强,需求量大的还是技术工人;二是要控制本科生的规模,理论和实践并举,使之既能动手操作,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准;三是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质量优先,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