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传染性的寄生物,侵染花卉后,常使花卉表现出褪色、组织坏死和畸形等症状。但也有一些病毒,能使花卉的叶和花发生变异而更具观赏价值,且对花卉本身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对于这些可以创造更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的花卉病毒,我们应加以利用。 菊花、牡丹和月季等花卉的“绿花变种”,过去被人视为珍品,其实,这种性状是由病毒或类菌原体造成的病态。菊花中的‘绿牡丹”,就是由于受病毒和类菌原体的侵染,使菊花花冠卷曲,花朵呈现绿色,而且通过无性繁殖,这种性状可以保持下来;牡丹中的“绿牡丹”,也是受类菌原体侵染所致,其花瓣呈叶片状绿色;月季中的‘绿萼,,花瓣变细,似绿色的叶片,花比正常品种小而多,植株也较矮,这些性状也是由类菌原体的影响所致。 病毒侵染花卉后,可引起花卉变色,在叶上表现为花叶,在花上表现为碎色。例如,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影响,百日草的叶呈现深浅绿斑,且在新叶上表现更为明显:受郁金香碎色病毒(TBV)的影响,郁金香的花瓣呈现碎色;受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的影响,香豌豆的叶呈现花叶、皱缩,花瓣也呈现碎色:受矮牵牛星状花叶病毒(PeAMV)的影响,矮牵牛的叶片呈现点状花叶;受菊花轻斑驳病毒(chMMV)的影响,菊花的花瓣呈现杂色:……等等。由于这些病毒的侵染可以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且对花卉的生长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另外,“矮化因子”实际上也是一种侵染植物的类病毒,它能引起一些木本植物轻微矮化,故可将它们利用到果树栽培和盆景制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