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在香港成立亚洲办事处至今,易道公司用近十年时间完成了一道命题:在保持国际品牌水准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中国本土化。除了对中国市场游戏规则的游刃有余,这种本土化更多地是指本土人才的培养。目前,易道公司在中国的近300名员工中绝大多数是经过系统的专业、语言和国际化培训的中国人,易道高层人士表示,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这些人中寻找和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彻底实现易道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近日,记者在采访上海易道执行董事黄智聪先生时发现,易道下一轮发展的新战略更加引人注目。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包括您在内的几位易道中国区的高层在各类演讲中频频以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甚至是城市经济为主题,这是不是意味着易道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这些方面有关?
黄智聪:是的。易道公司进入中国近10年,进入上海也有5年的时间了,但前期几乎完全以做单纯的景观为主,尤其是房地产景观,这是切入中国市场的一项入门技术。但事实上,易道公司在全世界承接的楼盘景观项目并不多,而生态规划能力在世界上非常强势,公共景观、旅游区规划和城市规划也是我们的强项,同时,我们还拥有非常出色的经济规划团队。随着中国社会的成熟,我们已经开始逐步把这些业务引入中国。
记者:这种引入现在具体达到什么程度?
黄智聪:公司人员结构调整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上海分公司原来有99%的人员是做纯景观的,这其中还有99%是做楼盘的。现在做纯景观的下降到大约60%,而这个60%之中的70%是在做楼盘。同时,上海分公司已经将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植物设计),环境,经济,规划四大部门全部配置齐全,人员也非常齐整。
记者:易道亚洲区主席乔全生先生曾经引用权威部门的预测:2007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将把1500万人口送入城市,这将给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等方面提出诸多严峻的挑战,易道业务的转型是否意味着要在这种挑战面前找到自己的答案?
黄智聪: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目前,我们很多城市的开发却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很多城市都在搞新城区的开发、CBD的建设,但却没有认真分析,这些新的项目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做商业到底做什么商业?作CBD到底有没有那么多人来办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居住的地方有人做商业,商业的地方成了居住区,不但很不经济,整个城市的环境也非常杂乱。在这种模糊的定位下,缺乏科学分析的城市规划成为了片面追求平面效果的图纸,最多只能是一个梦想,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
易道公司的做法是在做一些大型规划项目前,逐步向业主提出要求,让易道的专家小组先在环境方面、生态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作一定的基础研究,为以后的工作建立一个稳定的基础,然后再稳步地向规划、设计,直到单体建筑设计、花园设计延伸,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设计,更可以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现在比较希望做一些新城市的规划项目,从最初的经济面研究开始,到具体的花园设计,从头做到尾,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规划和设计。
记者:有没有类似的项目可以具体讲一下?
黄智聪:我们为中信集团在博鳌开发的一个旅游规划项目比较有代表性。当初他们的初衷是在博鳌地区找一些具有潜力的土地进行开发,我们为他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经济策划,他们的大前提是想做一些旅游的东西,我们从项目的最终产品、总体定位、投资者的选择、建设的周期进行综合考虑。另外,我们应用美国最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做了整个海岸线的详细分析,而这套详细的资料整个海南岛是没有第二份的。在这个详细的图纸基础上,结合环境、环保的考虑,综合得出哪里是适合发展的,哪里是不应该发展的,适合开发酒店的地方从经济面来考虑是要做到五星级的还是七星级的,把这个基础做好以后,再一步一步的做下去,完善其他内容。
记者:业务的转变将意味着易道放弃很多唾手可得且利润丰厚的房地产项目?
黄智聪:房地产业务量的减少将基于我们对项目更加严格的挑选。很多项目中房地产开发商的意志非常强烈,设计师发挥的余地非常小,往往是他们已经想好了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花园,设计师只是进去帮他们设计一下种植,画一画铺装图案;还有很多楼盘不是从一个宏观的、生态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更多的是从所谓的“卖点”角度看问题,这些项目对我们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同时,我们对项目的工程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以前我们很多项目只要做一个概念就可以了,但现在我们做一个项目除了做到方案,还要做到扩初设计,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参与到上至规划、下至施工监理等更多的层面,全面保证工程的实际品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