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业存在着两个重大弱点,一个是人口过密导致的基本生态危机,即耕地不足;另一个是农业资本和农业人才的持续失血。这两个弱点不克服,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任何保护性措施难以奏效的致命因素。
这两个因素互为表里,耕地不足导致农业单位效益低下,造成促使人才流失,资金逃离;反之,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又加剧了农业效益下降,加大了农业生态压力。因此,我们要缓和农业生态的危机,减少土地承载的人口压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小城镇和大城市转移,从而使单位耕地承载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只有到单位耕地承载的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单位耕地的效益才能大幅提升;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才会出现,逃离农村的资金和人才,才会逐渐回流。
有人说,在锄头和水牛的明清时代,江南水田的最佳劳动生产力是“一夫十亩”,那么以信息化为追求目标的现代农业,“一夫”最佳耕种面积至少要扩大好几倍,北方旱地差不多应该是上百倍。只有如此,农业才有利可图,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和资本,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
而要成功转移农业人口,除了国家整体经济长足增长外,还要有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农业龙头企业的茁壮成长。而这就更显得农业高素质人才和资本的缺乏。在这两种缺乏中,有志于投身农业的综合性人才的缺乏更是严重。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农业最缺的不是农业技术人员,而是具有现代经营才能的农业CEO。我们的农学院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更应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农业CEO上。否则,当我国农村剩余人口转移成功软着陆之后,单位耕地的效益开始大幅增长时,我们却为没有足够的农业高素质经营人才而喟叹。在加入WTO在即的今天,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显突出。农业CEO,关系到我国农业的自救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