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北京市园林局组织的十大精品公园评比中,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北植)得分第一。这个荣誉北植当之无愧。近些年,北植的变化和发展在北京园林系统内有目共睹,月季园、盆景园、曹雪芹纪念馆、科普馆、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相继建成开放;桃花节、市花展一年比一年热闹;蓄水工程竣工令园区形成山水相依的美景……在北京市民的眼中,北植不仅是一个植物园,更是一个越来越吸引人的游览胜地。在业内人士眼中,全国植物园系统都面临资金紧张的大环境中,北植建园、管理、植物引种和研究等方面仍然取得骄人成绩,着实令人钦佩。是什么让北植的发展之路如此顺畅?北植的园长张佐双的心里最清楚。
到今年,张佐双在北植园长的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年。他还清楚地记得上任的第一天,当时的北京市园林局领导对他说的一句话,“在这个职务上,你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为培养人才设舞台、搭梯子。”这句话令张佐双受益匪浅。就是对这句话身体力行,北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也正是这批人才,将北植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张佐双的人才谋略之一:完成一流的目标必须有一流的人才。
十几年前,北植员工中只有两人具有园林本科学历。张佐双上任后,开始大量吸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新生力量。“植物园的重要职能是植物研究、引种、保护和科普,没有一批专业人员怎么行?”这个现在看来合情合理的想法在当时却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他们认为植物园有几个中专生就够了。张佐双相信事实胜于雄辩。1995年,他接收了北京园林局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博士———赵世伟,并委以重任。次年,大温室立项,在国内缺乏大型展览温室建设成熟经验的情况下,赵世伟利用专业和外语优势,参考国外资料,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合理的设计条件方案,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年轻的博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力量,也为张佐双的人才策略做出了有力的诠释。
北植的碧桃园原来只有10几个品种,现在品种达60多个,有世界珍稀的菊花桃和扫帚桃,是当前世界上品种最多的桃花专类园。北植桃花引种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胡东燕,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在读博士。两年前,她以桃花引种分类为题作的硕士论文获得了著名园林专家陈俊愉院士的极高评价。还有现在北植的副园长程玮、黄亦工,北植创业公司的经理朱仁元、北植京华园林设计所所长刘洪滨等,都是40岁以下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为北植的发展做了许多贡献。
记者的话:张佐双为人很谦和,他从不会说自己的成绩,即便在谈用人这个话题的时候,他说的更多的是员工有多优秀,有多能干。其实大家都明白,千里马再好,没有伯乐也是枉然。北植的年轻人心里更清楚,他们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这个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干事业的园长。“只要你有能力,在北植就有机会。”北植的一个年轻人这样对记者说。
张佐双的人才谋略之二:“一个称职的领导必须善于培养人才,因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张佐双说,人才培养有两种方式。对别人给培养好的人才,要放手使用,压重担,同时还得给他创造更上一层楼的机会。比如赵世伟,拿下博士学位到北植工作。在北植赵世伟参与了园内大量引种、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际植物界重要的会议,足迹遍布几十个国家。今年,他还成为美国科技促进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彼得·雷文的合作伙伴。另一种人才需要不断挖掘潜力,一步步培养。比如上面提到的胡东燕,十年前刚到北植时是北京农学院专科毕业生。几年来在园里的支持下,加上好学上进,胡东燕续了本科、读了硕士,去年又考上了博士,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成了目前国内最年轻的桃花专家之一。张佐双说:“只要个人努力,植物园在学习深造方面会提供一切便利。北植有一项规定,员工只要工作称职,个人有能力,都可以由单位出资提高一次学历,表现突出的不限深造次数。员工上学期间职位保留、工资照拿。”现在北植已有60多人拥有本科学历,硕士近20人,博士3人。有30多人在职深造、提高了一次学历,20余人次赴国外进行培训学习。目前,全园具有技术职称的员工109名,占员工总数20%。
记者的话:为员工深造提供条件,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因为前些年送员工上学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同意让员工拿着工资去上学,甚至出国。人不回来了怎么办?这种质问张佐双听得太多了。可是他明白,深造的机会对员工、对植物园意味着什么。为了让员工能够出去学习,张佐双拿自己的“乌纱帽”作过担保。近两年,北植与国际的交往越来越多,北植的科技人员几乎到过世界上所有的著名植物园参观学习,这些交往绝大多数是张佐双利用各种机会促成的。令他欣慰的是,至今为止,北植没有一个员工出国不归。其实很多人因为表现优秀,都曾受到外方的高薪聘请,他们无一例外地婉拒了。“我是北植培养的,我的事业在北植。”面对外方的邀请,他们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