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萍报道 去冬今春,哈尔滨市民发现身边的绿色多了、美的真了。前几年常见的仿真花少了,在枯草上喷增绿剂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乡土树种。
据哈尔滨城市管理局绿化处处长沈有春介绍,2003年哈市全面投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全年栽植树木达141万株,兴建绿地546公顷,是前五年绿化量的总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8%提高到3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4.76平方米提高到6.09平方米。所栽树木绝大多数是榆、柳、槭、椴、白桦、樟子松、红皮云杉、黑皮油松、蒙古栎、水曲柳等乡土树种。
记者在哈市的主要街道及广场上看到,无飞絮的银中杨、冠型密集的紫椴、枝条扭曲柔软的龙须柳、干皮洁白的白桦、果实面条样且经冬不凋的梓树和冬季越冷干皮越红的红瑞木等的大量搭配应用,为冬季的冰城增添了更多色彩。
为了丰富绿化树种,哈市曾经引进过许多新树种,如侧柏、丹东桧、水蜡、银中杨、中黑仿、梓树等。这些树种有的已经成为哈市绿化的“当家”树种,如银中杨、中黑仿由于抗寒性强、叶大而美观,无飞絮,现在已经取代了市民反感的有飞絮的普通杨、柳品种,需求量较大;而梓树、侧柏和丹东桧由于不耐哈市-35℃极限低温,只在居住区等小气候好的环境中长得好,因此用量不多;水蜡曾在1998年遭遇毁灭性干冷气候,目前几乎退出了哈市。另外,由于多位专家对引进火炬树的生态安全有争议,为慎重起见,目前暂不应用。

图为路旁的黑皮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