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中国花卉报社举办的花木信息交流会上,山东潍坊益和电器公司经理陈福带着他研制的暖风机来到了会场,令在场的花卉界人士眼前一亮。有人说,暖风机的出现,可以结束花卉温室用煤取暖的历史了。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了暖风机。
陈福说,那时暖风机卖得最火的时候,每天生产几台都不够卖,几乎天天有人来购买。截至目前,除了西藏等极少几个省份之外,暖风机已经遍布我国各地。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正当暖风机销售势头旺盛之时,一些商家也把眼光瞄向了生产暖风机这个市场,仅山东省就冒出了五六家生产厂家。这给陈福的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怎么办?面对竞争怎样把握住自己的市场,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陈福决定在改进中求生存。
在否定中前进
在改进前,陈福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考察了一些暖风机市场。他发现,过去人们购买东西只要能用就行了,现在不光能用,还要求样式美观。他发现国外进口的暖风机风扇都是采用一次冲压而成,没有一个焊点,看起来非常美观。而自己生产的暖风机风扇,却是用一个个焊点焊接而成的。于是,他进行了第一次改革。花了40万元钱,做成了风扇的模具,把过去焊接而成的风扇改成一次冲压而成。焊点没有了,不但看起来美观,而且还降低了噪音。
他进行的第二次改革就是,暖风机上的电器控制系统。过去暖风机使用的是集成电路系统,虽然先进,但温室内温暖潮湿,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容易损坏。改进后,他用上了数字显示温控调节仪,该仪表密封性能好,既可以直接看到暖风机内的温度,又实现了自动控制,维修更换也非常方便。他进行的第三项改革是在暖风机内胆加了一道通风散热片。过去,暖风机的内胆是用不锈钢做成的,虽然耐用,但是散热慢。于是,在改进的过程中,他在暖风机的内胆上加了一层散热器,散热加快了。
在客户中找市场
硬件的改造为陈福带来了新的卖点,在软件上,陈福则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陈福在全公司100多位员工中,精心挑选出了十几位员工,作为公司的专业维修人员,集中对他们进行培训。分期分批到全国各地进行维修,并对客户进行回访。每年光出差的费用,就要花去上百万元。公司还做出决定,凡是省内客户的机器出现问题,要求员工当天赶到,如果省外客户的机器出现了故障,则要求第二天赶到现场。凡是在一年之内机器出现问题的,维修时分文不取,在保修期之外,机器出现问题的,公司只收取零配件的费用。虽然从表面上看,花了一些资金,但是得到的收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他说,每位维修人员在给客户维修机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就是了解市场的过程。他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除了维修机器之外,还要在客户中间找市场。
现在,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位业务员都要把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的各种信息向公司汇报,公司再根据业务员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若觉得市场潜力大就马上投产。比如,现在生产的排风扇,就是业务员从客户那里得到的信息。
陈福说,业务员在走访使用暖风机客户的时候发现,夏天为了给温室降温,温室内装了很多水帘,水帘虽然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不能使冷空气在温室内形成对流,因此,很多温室都是水帘和排风扇配合起来一起使用。听到这个消息,陈福想,这不就是一个有用的信息吗?过去公司冬天生产暖风机,一到夏天就到了淡季,工人们只能做做维修,走访走访客户,其实,排风扇的市场也很大,这样冬天生产暖风机,夏天就可以生产排风扇了。于是,除了生产暖风机之外,陈福又开辟了一项生产排风扇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