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和绿地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没有经济发展地位重要,总要给各种建设项目让路,但对于老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又必不可少。因此专家总结出公园、绿地最好的出路就是既尽可能节省土地,又具有绿化、休闲功能。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张树林表示,提高园林土地利用率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最小的空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绿化量,例如在高大乔木下栽植灌木,灌木下面再种草。这是比较鲜活的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园林工作者非常了解植物配置,但遗憾的是,很多施工人员对植物配置知之甚少,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利用一切可以绿化的空间,如屋顶、墙面、立交桥、车库等,充分发展立体绿化,这样既能大大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又能增加绿化量。在这方面德国、日本等国家无论在政策还是技术、材料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在节地园林方面刚刚起步,发展相对落后,因此除了向国外学习,政府和有关组织的重视也非常重要。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丽莉列出关于北京市绿化的一组数据:北京市建成市区可进行绿化的屋顶面积约有6979万平方米,其中多层楼屋顶(18米以下)约占70%,高层楼约占30%。假设只对30%的面积进行绿化,也可实现屋顶绿化128.3万平方米,相当于在北京城市中心区又建成27个紫竹院公园,将提高城市绿量769.8万平方米。屋顶绿化专家骆祥君博士提出,到2008年,北京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15平方米,而现在的绿化覆盖率是41.8%,人均绿地面积是10平方米。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以屋顶绿化为代表的立体绿化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绿化面积的绝好办法。
除上述办法外,在废弃土地上兴建绿地公园也成为土地再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些年来不但在国外非常流行,国内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教授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没有达到省地的目的,但却是解决城市绿化空间不足的好办法。
针对这一现象王向荣解释说,工业革命使城市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城市内传统产业或向外迁移或干脆停产,在城市中留下大量工业废弃地,这些废弃地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对其进行生态恢复。为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现象,其中一部分废弃地被改造成公园或绿地。
由于发展相对较晚,国内在这方面只有个别成功案例,比如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的部分用地就是由黄浦江边的工业废弃地改造而成的。此外,天津市塘沽区的紫云公园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津碱厂(原永利碱厂)自1917年创建以来,形成3座共约3600万立方米的碱渣山,不但严重危害了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更是对海河下游水体和渤海近海域水质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996年,通过对原本裸露地面的碱渣和电厂粉煤灰配比制成工程土,用这些工程土填垫坑塘洼地,堆建起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36万平方米、主峰高31.9米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现在该公园建设已形成规模,园内栽植
花卉4万余株,草坪1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百余种30余万株,并有数十种鸟类来此栖息。紫云公园已经成为天津塘沽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