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记者去南方某城市采访,恰逢该市植物园建园五十周年,而它的植物收集保护和科研在全国也是知名的,此行应该有很多文章可做,但结果却出乎预料。植物园的一些工作人员颇有些心灰意冷地告诉记者,主管部门想把植物园向公园方向发展,近几年科研课题已经少之又少。从1976年到1995年,该植物园共完成科研课题44个;1996年到2005年,只有4个。而且大项目根本申请不下来,理由很简单:“没钱”。 随后记者又对国内多个植物园进行了调查,发现植物园科研经费匮乏并非个别现象。与此同时,各地新植物园的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这些新项目的投资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十几亿。
认识不足是主因
“国家每年投向植物园总的资金并没减少,减少的是科研项目资金。”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贺善安说。 记者最近去北方某省会城市新建的植物园采访,新植物园大门修得十分气派,正对大门的一座塑山大概20到30米高,塑山里面是科普馆,相对大门和塑山的气派,科普馆就显得有点过于局促了。看来钱是没少投在植物园里,只是投的地方和我们想的有些出入。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北京植物园园长张佐双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植物园,一时间很多新植物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说明人们对植物园的建设很重视。但很多地方还没真正理解植物园的内涵,更多的钱都花在了外在形象建设上,在植物引种、科研等方面缺少投入。贺善安也认为,植物园的功能主要有植物品种保护、种质资源收集、科研和科普几个方面,是重要植物尤其是珍稀特色植物和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它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最大特点,没有了这些就不能称为植物园。可惜的是很多人对此认识不够,还在大搞形象,这才是植物园科研经费减少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一直以来各城建植物园和中科院下属的植物园都由各省市主管部门拨发定向资金用于日常周转。科研经费根据申报项目而定,所以资金状况还算乐观。泉城公园主任、原济南植物园主任安吉磊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少地方的主管部门希望植物园也能够进入市场,实现赢利,以解决部分植物园的日常和科研经费,因此国内植物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变革,但是这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取得了成功,大部分植物园或者失败,或者放弃尝试,所以很多植物园反而陷入了经济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物园科研资金的投入。
国家扶持是关键
截至1994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园引种植物达到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50%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3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实行迁地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植物学基础研究、基本资料积累,以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贺善安说,全世界两千多个植物园中,以科研性质为主的占不到10%,绝大多数是科普和物种收集为主。但是我们国内的情况比较特殊,从最初建园,科研就是重要的功能之一,很多植物园都有很好的科研基础,因此应该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在国外,很多植物园都有基金支持,或者有植物园的会员定期捐助,老百姓也会自发捐钱支持植物园建设,政府也有定向资金支持,因此一般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贺善安说,根据目前的国情,国外很多办法还难以实现。国内植物园作为科研单位,国家应该每年有相应的经费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