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长莺飞,植树的季节又到了。3月12日是我国第 25个植树节,各地照例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关的报道也多了起来,但是和前些年相比,这些报道的新闻效应似乎小了一点,也难怪,在各地普遍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今天,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几乎天天都在进行,人们已经司空见惯,植树不再是“新 ”闻了。
这个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0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据统计,去年一年全国共完成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1109.5 1万公顷,国土绿化面积首次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对普通人来讲,数字有点抽象,不如身边环境的变化感受得真切。月初,一场八级大风席卷京城。当日,北京各大报纸登出两张照片,一张摄于当天,街景清晰可辨,另一张是2002年春天那场“著名”的沙尘暴,天昏地暗。风力依旧大,沙尘已不见,何也?报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初见成效,数以亿计的树木捍卫了京城的天空。
三月出“新闻”的地方是“两会”,在关系国计民生千头万绪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一项“建议确定银杏为国树”的议案成了本届人大代表联名最多的议案,足可见植树造林的深入民心,足可见绿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从25年前邓小平同志建议设立植树节到今天,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亿万人的共识,我们有理由相信,点点绿色最终会渲染出山川秀美的新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