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拔人才上,大致有高薪招聘和内部挖潜两种方式。前者对实力雄厚的企业比较适用,可以凭借优厚的待遇,招揽业已成名的能人。而对于拿不出太多的钱去引进人才的单位,内部挖潜则是一种通行的做法。但不少企业想重用现有的人员时,却又觉得他们能力不足。 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对企业是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于人手本就不多的中小企业。为了发掘人才,企业领导也费了很多心血,但仍有不少被原企业老板视为能力一般的员工,跳槽后取得很大的成绩,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能堪大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固然可以这样解释,因为普通人确实没有伯乐的慧眼。但有没有一种方法将自己身边的千里马尽早地发掘出来呢? 笔者曾经在大学期间做过一种相关的尝试。大二的时候,笔者担任班长的职务,在挑选班干部时,选了一些成绩一般、不活跃的同学。这些人平常默默无闻,没有太突出的地方,按照通常的标准,算不上优秀。而工作一段时间后,有几个人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其中一名同学后来还担任了新生班主任。如果遵循学校里“优则仕”的规矩,担任班级、系里干部的只能是优秀的学生,那些表现平平的就没有锻炼的机会。这将产生一个结果:优秀的因得到机会便更突出,普通的因缺少机会而愈趋平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有天生就能干大事的人,人的能力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在大学里表现突出的,在中小学大多都担任过班干部,那些没有此经历的则看起来相对要差一些。笔者的那个不合常理的尝试进一步验证了一种观点:并非一个人优秀了能当班干部,而是当了班干部使人变得优秀。 虽然这看似一句话颠倒了在说,表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观点。“学而优则仕”,首先有一种评价,将人做了区分,是谓相马。让一个人干了再说,是一种发现过程,可以称为赛马。按相马的观点,一个人受锻炼是有条件的,就是表现要让老板满意,认为你好。在实践中这往往产生偏差,因为对同一个人,常因评价者个人喜好、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并且一旦对某一个员工形成了第 一印象后,如果平时的交流沟通也不够,对该员工的认识就固化了,很难再发现他身上的优点。 人的有些能力是能够直接看出来的,在适应环境上也是快慢有别,“相”是必须的,也容易操作,确实能选拔出人才。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员工在一个岗位上表现不出色,可以让他多尝试几个岗位,在不同的工作中来综合评价他。既然印象不可靠,还是应该抱着“赛马”的态度使用员工,才不会让优秀的人才埋没在自己的企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