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司决定裁人后,大家一点也不惊慌,该干啥还干啥,不用盘算,也不必走关系,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次轮到谁告别同事。 德国公司裁员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是裁培训期的员工,再裁单身员工,然后裁结婚没孩子的员工,接下来裁结了婚有一个孩子的员工,最后裁结了婚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的员工。裁人是“一刀切”的,那么,怎样维持员工的竞争意识呢?那就是年终红包。工作平庸的员工才几千马克,优秀的有上万马克。德国人说:“社会由家庭组成,若不保护家庭,如何让社会和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若不保护孩子,将来,我们怎么拿养老金?” 裁员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很可能激发管理层与员工的剧烈冲突。不少企业都是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处理的,谁身强力壮、包袱最少,能给公司带来最大利益,我就用谁。然而,德国人另搞一套,却有本事使“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关键在于德国公司裁人有着大家认同的章法。 这种章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规则。一段时间,我们只是把规则当成社会公平的代名词,殊不知规则许多时候也代表了效率。就说德国公司的裁人吧,因为职员事先知道了可能裁哪些人,因此用不着请谁打电话写条子,或者吵吵闹闹、跑跑送送,估计自己不会被裁的可以继续认认真真工作,认为自己会走人的也可以从容面对。而管理层呢,只要做出符合实际的裁员方案照章执行就行了,不必担心遭到谁的围攻,也不要恐惧引发谁的上访,可以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放到日常工作上。 规则想与效率为伴需要经历三个阶梯:一是必须公正;二是应该透明;三是落到实处。规则是人的行为准则,只有公正,被规则约束的人才会心服口服,也才会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从源头上减少内耗。规则应该透明如镜,透明了,人们才不会产生被规则暗算的恐慌,也才能运用规则有效保持自己的合法利益,规则不能仅仅写在纸上。在高度组织的现代社会,没有规则的环境是很少的,有的社会区域之所以一片混乱,并不在于它缺少某种规则,而在于既有的规则没有得到落实。规则的公正也好,透明也罢,归根结底,是需要有人去执行的,没有执行这一个阶梯,一切免谈。 社会必须由规则看守,规则也应该由社会(公众、被管理者之类)看守,只有做到了这两条,我们就可以使规则既不离公平,又带来高度的效率。这是德国公司的裁人规则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