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园展现了雪域高原的绿化成果和地域文化,为南京绿博园献上了圣洁的哈达。”全程负责西藏园建设的西藏林业局高工左力如是说。 西藏园名为“藏乡情”,它以藏族文化为底蕴,以生态和自然的造园手法,全面展示了西藏造林绿化成就、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成就、特有珍稀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展现了藏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操着浓重四川口音的左力首先向记者介绍西藏园的建设过程:“这个园子由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南京枫林园林工程公司施工,我代表西藏林业局在现场‘督战’。这个只有1400 平方米的园子倾注了我们的心血,西藏的建设经费很紧张,但政府还是投资100万元,参与南京绿博园的建设。为了讨论设计方案,运输建筑材料和室内参展物品,我从年初到10月份共往返南京和西藏5次,4月份开始施工,我就一直吃住在工地。” 西藏园由“彩虹之门”、“雪域神树”、“藏羚羊保护区景点”和“藏乡情深”四个板块组成。“彩虹之门”是西藏园的入口,由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藏式大门和转经筒组成。大门上方安有特制的铜制宝顶,转经筒总高2.4米,其中经筒高1.2米,经筒内藏有六字经文,以表达西藏人民祈求上苍保护生态、维护自然和谐的一种美好愿望。 正对着“彩虹之门”的是西藏园的主景——“雪域神树”,它由一大四小五棵雪松组成。左力解释道:“为什么叫神树呢?是因为西藏地广人稀,环境恶劣,树木稀少,尤其藏中西部,更是把树像神一样保护起来——敬树如神,表达了西藏人民千百年来爱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朴实感情。但是,在西藏,‘神树’一般是指柏树。由于建园季节不太适宜栽植柏树,为保险起见,我们将种植柏树的计划改为雪松。”宁可更改方案也要保证树木成活,这不正是西藏保护自然的具体表现么?记者看到,这几棵雪松不仅气势不凡,而且每棵雪松上都悬挂了很多经幡,经幡上印有经文,经幡迎风飞舞,正所谓“借风送经”。据说,这也是西藏人民祝愿家人平安的一种方式。 从“雪域神树”下走过“藏羚羊保护区景点”,沿着白色碎石铺就的蜿蜒小路,记者来到“藏乡情深”——由一顶藏式帐篷和二组藏式民居组成的景点。平顶的藏式房是藏中部的民居,有屋脊坡面的是藏东部的民居。藏中部风沙大,雨水少,建筑中采用的是平顶屋面;藏东部是林区,风小雨水多,建筑都采用屋脊坡面;藏北则以游牧为主,大都采用帐篷。左力说:“这就是西藏园与其他园子不同的地方——室内展与室外园相结合,而室内展就是在‘藏乡情深’的民居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