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桥牌集会。在场的一位金发女郎听说他过去在欧洲住过多年,休息时就对他说:“卡耐基先生,能给我谈谈欧洲吗?那里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景色。” 他们在沙发上坐下来时,她说她和她的丈夫刚从非洲回来。“啊,非洲!”他叫起来,“那地方太有意思了。我一直想看看非洲,可我始终没这缘分。你去过那个传闻中的狩猎王国吗?你太幸运了!能告诉我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吗?” 45分钟过去了。她再也没有问他到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事实上,她并不想听他谈自己的旅行。她所要的只是一个有兴趣的听众,这样才能提高她的自尊。 她与众不同吗?不,许多人都像她那样。分别的时候,她对主人说他是一个“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 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可他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他也不能说什么,因为他对非洲一无所知,就像他对企鹅解剖一窍不通一样。但他做到了一点:专心地听。他真诚地对他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兴趣,这一点对方是能够感觉到的,所以她很高兴。这种专心诚意地听别人讲话,正意味着他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 显而易见,这种技巧并不需要读四年的哈佛大学才能学会。它之所以难以被人们发现,是因为这种“暗示性赞美”恰恰是人类隐秘的通病所需要的处方。几年前,纽约电话公司碰到了一个对接线生大发脾气的用户,他说要他付的那些费用是敲竹杠。这个人怒火满腔,扬言要把电话连根拔掉,并且到处申诉、告状。最后,电话公司派了位最干练的“调解员”去见那位无事生非的人。这位“调解员”静静地听着,让那个暴怒的用户淋漓尽致地发泄,不时说“是的”,对他的不满表示同情。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而我洗耳恭听,整整听了三个小时。”这位“调解员”向卡耐基介绍:“我先后去见过他四次,每次都对他发表的论点表示同情。第四次会面时,他说他要成立一个‘电话用户保障协会’,我立刻赞成,并说我一定会成为这个协会的会员。他从未见过一个电话公司的人同他用这样的态度讲话,他渐渐地变得友善起来。前三次见面,我甚至连同他见面的原因都没有提过,但在第四次见面的时候,我把这件事完全解决了。他所要付的费用都照付了,同时还撤销了向有关方面的申诉。” 无疑,那位用户自认为是在主持正义,在维护大众的利益,事实上他所要的只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当他获得了这种感觉,那些无中生有的牢骚也就化为乌有了,这恰恰是在“调解员”耐心听他发火时开始的。 由此可见,要了解顾客的问题,更要了解顾客的心理。因此,在营销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客户的谈话、意见、甚至是抱怨,更要用耐心和热情来对待客户的投诉,解决一个投诉就等于避免以后类似的投诉事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