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一些国家,每个人或企业都有一个伴随其终身的社会诚信号码(相当于信用身份证),个人和企业的所有信用表现,都会永远记录在账号下。所有账号都纳入公共信用诚信管理数据库,失信一旦被数据库记录,就会留下终生难以抹去的污点。要在个人就业、住房贷款、办理保险、使用水电气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的一位朋友,想留在德国工作,却在择业时屡屡受挫,于是,愤然将有关企业以“歧视行为”告上法庭。法庭的调查显示,该学生在留学期间有3次乘坐公交车逃票的记录,而德国的逃票查获率为十万分之一,这位学生不但败诉,而且不可能再在德国找到工作。
因此,评论一个国家是否讲诚信,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不是到底发生了多少不讲诚信的现象,而在于国家管了没有,怎么管,效果如何?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其一是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买到假货,我国内地的
法律惩处是“假一赔二”,香港是“假一赔十”。但据报道,前几年,美国政府以美国烟草公司故意设法模糊抽烟与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关系,误导和欺骗公众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对其处以2800亿美元罚款,这充分说明西方国家对不讲诚信行为的惩处。而我国对失信经济行为的法律处罚,只是补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起不到有效约束毁信者行为的作用。只有建立惩罚性的、累进制的法律处罚制度,让严重失信或经常毁信者倾家荡产,得不偿失,才能有效地制止失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