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军区在支持地方生态建设、治理荒山荒漠中,走出了一条“基地化、科学化、产权化”的生态建设之路,实现了生态、社会、军事、经济效益多效并生和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已建成96个大型生态基地,在荒漠中建起60片生态绿地,义务植树206.27万株,治理荒漠156.398万亩。
内蒙古军区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召,动员和带领全区部队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投身生态建设。他们认真总结汲取教训,率先提出部队生态建设要走基地化道路。发挥部队组织纪律严密、敢打硬仗、集中作战的优势,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申请治理荒山、荒滩、荒漠。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出现了目前的有固定基地、责任明确、治理一片绿一片的可喜局面,构筑起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阿拉善大漠的“绿色长城”。
在支持地方生态建设中,内蒙古军区推出“621”生态工程,即:建设60片生态绿地、20个义务植树基地、10个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军区连以上单位都有规模不等的生态建设基地。在封沙植树过程中,内蒙古军区党委清醒认识到,要依靠科学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他们本着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种植,使生态建设由苦干变为巧干,使林木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
如今,内蒙古军区的生态建设工程已由点到面扩展开来,八千里北疆生态屏障初具规模,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部队还把生态建设作为锻炼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战场,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收到了很好的军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