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环境、市政规划、公众态度对于挑选、栽植行道树具有重要意义,并使此项工作更具挑战性。
走在澳大利亚佩思市区,一排排行道树常常让当地园林界从业人员产生一些想法。其中,增加耐旱性强的树木品种及数量已成为一个共识,而另一个较普遍的观点就是当地居民总会由于某些奇怪的原因而排斥一些乡土树种。除社会组织外,专业协会也开始对市郊行道树栽植模式产生浓厚兴趣。
多方建议
在斯特灵市,除了大片居住区,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土地。该市每年都要花费大约100万美元用于管辖区内4万株行道树的维护和替换,为获得最高成活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一下工作思路。公园及保护区经理萨姆·莫里森(Sam Morrison)说:“近一个时期我们正在调整行道树管理方案,并将重点放在关键步骤和措施上。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寻找既能适应苛刻的气候环境,又能让市民们满意的行道树品种,这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佩思市园林协会指定了一个咨询协会负责行道树工作,由协会成员公司推荐专业人员出任咨询师,此外还从当地社会团体中挑选成员和代表负责收集相关反馈信息。莫里森希望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教育公众什么类型的树木适宜栽植,使人们对行道树的认识达成统一。
适地适树
在景观效果、实际条件和环保功能三方面达成平衡是体现地区景观差异的关键要素。斯特灵市始终坚持沿道路修建绿色走廊的模式,从而使野生动物在新开辟的林带里自由活动,而行道树的品种也集中在产自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优良树种。很多规格较小的桉树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澳大利亚南部生产的一种小桉树就不能作为当地民宅外围树篱使用,它们无法保护居民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经过重新细分,耐旱型园林景观也成为乡土树木的一种组合方式。而进口树种和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树种则被评定为在老郊区常规街景中更适合于重新栽植的树木。
昆士兰黄杨就是20世纪早期斯特灵市行道树的主打品种,植物性状优秀,经过大幅度修剪后能呈现壮观整齐的园林景观,高度通常控制在电压线以下。很多居民都认为,昆士兰黄杨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树种,但是如果某一株死去,当地政府就必须更换一株规格与之相同的昆士兰黄杨,从而确保整条道路的景观不会因此而受影响。
环境改变
在老郊区,产自澳大利亚西部的柳香桃和楝树很难成活。柳香桃生长初期的重剪总是引发剪口出现腐烂,于是,就需要根据咨询专家的建议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重新栽植。楝树的使用量也不少,但是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白蛾的出现,其幼虫导致楝树树皮和叶片全部脱落,因而也对重新栽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树木在规格和外形上出现差别。在更新中间林带的过程中,斯特灵市坚持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成年树木的树干不能太结实,以防有车辆和驾驶人员因意外冲进树林后出现伤亡事故。重新分区使居住密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大大增强。当旧房屋被拆除以后,两栋新住宅修建在旧址的两侧,于是增添十字路口就成为必要工作,此时如果一株行道树恰好进入规划范围,那么结果可能就是将其砍伐或者移栽到其他地方。“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灵活掌握。如果不考虑要具备林阴道的功能,很多树木都能栽种得很紧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所有的树木都存活下来,并通过与协会合作获得更多好建议。”莫里森说。
诸多要求
由于奎纳纳高速路将辖区范围向南部延伸,因而使得科克本市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得以迅速发展。当地委员会没有对高速路两旁行道树品种提出硬性规定,而是要求开发商确保在2年的移交期之后,公共园林景观的维护费用不能超过行业标准,当时每公顷行道树每年的养护费用为1.5万美元。为了使土地出售因整个地区景致优美而获得丰厚效益,开发商按照常规栽植了行道树。由于开发商对进口落叶树颇为青睐,为此科克本市也在市政建设方面予以充分配合。但是此种规划与后来的区域划分发生了冲突,十字路口和服务设施的修建使得大量行道树不得不被清除掉。移交期之后,委员会又投入大量资金将树坑和道路缝隙进行填平。
据公园管理员劳里-默南(Laurie Murnane)介绍,为了使街道景观更协调,当地的工作人员可算是费尽心思。大多数街道都以深紫红色和金色的岑树、垂枝银桦、乌桕、枫香树、蓝花楹和皂荚作为行道树,“这些树种耐旱能力强,而且与耐旱性强的树木嫁接成活率也较高。”默南说。在老街道,没有栽植树木的住户可以索要一棵树苗,所有费用由委员会支付。如果街区内已经栽植了很多树木,居民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直接挑选新的行道树种。“居民确定行道树树种的最大优势就是他们将看到自己心仪的树木,这样能大大激发人们保护树木的主动性。”默南说。
澳大利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