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园艺系副主任包志毅教授多年来一直与国外园林、园艺界保持密切联系。在他看来,国外设计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较国内为好,原因有三。 第一,从设计者角度讲,国外的景观设计更重视自然元素的体现,很多设计师都具有重视植物应用配置的意识,一些专业设计师还将植物配置当作自己设计的主攻方向。而且,国外设计师的整体水平强于国内,植物配置方面也不例外,一些世界级大师为了收集新的植物材料,找寻新的设计创意,还建有自己的苗圃,对植物的认识和应用已经达到了精通的地步。 第二,从苗圃角度而言,国外很多苗圃都有一份比较完备的产品名录,其上注明苗木产品的种类、拉丁名、照片、规格、数量和备注。试想将这样一份清单送入设计师手中,设计师当然可以轻松了解苗圃产品信息,从而明确有哪些苗木可以使用。此外,由于标准化生产,国外苗木产品一致度较高,也减少了设计师不少麻烦。一些知名的大苗圃还建有自己的展示园,邀请设计师来参观。既可以展示植物品种,又有助于增强设计师的应用灵感。 第三,国外常年举办水平颇高的各类园林园艺展会,除了苗圃生产商,还吸引了不少设计师和终端用户的关注。 将植物材料和应用方式直接展现在甲方和设计师面前,大大方便了植物推广工作。 谈及如何改善国内设计、生产脱节的问题,包志毅表示,应该让双方同时发力,形成互动。首先,设计师要提高自身的植物认知和应用水平。其次,生产者应该对园林工程有所了解,学习一些设计、植物造景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产品。只有双方同时加强对对方知识的了解,才能使两方面产生共同语言,不至于造成鸡同鸭讲之局。如果有关方面能为两者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如网络、展会、座谈等,双方的相互学习将会更为容易。另外,目前可供两者相互学习的书籍不是很多,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文章也能使两个职业间的互相交叉更便利。 有时设计师和生产者还有这样的共同抱怨:甲方的意志不好改变。对于这个问题,包志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甲方和设计者、生产者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所以只有设计者和生产者把自身水平提高上去,才能为甲方提出真正专业的建议,提供有说服力的植物使用依据,从而获得甲方的充分信任,完成自己的设计初衷。当然,如果能使某些植物在一些重点工程上产生示范作用,将会更容易向甲方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