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的苗木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粗放的露天苗木栽培方式,存在生产技术落后、苗木质量不稳定、产品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的弊端。有关专家认为,苗木产业快速的发展要求一种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产业化水平高的新的现代化苗木生产方式。
江苏绿苑实业总公司董事长余录生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多次的考察和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国外的设施化栽培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据了解,在我国的苗圃生产管理中,设施化栽培目前已经有所尝试,即在大棚内,采用覆盖、电热加温及自控微喷技术,在特制的育苗床上进行周年育苗的生产方式。设施化育苗的优点在于创造适合苗木生长的环境,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苗木的生根和生长发育,大大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余录生说:“目前,实施设施化栽培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资金上,大量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甚至国外资本开始注入我国的苗木产业,这就使原本基础薄弱的项目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国情,设施苗圃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单纯地引进国外先进设施,一味模仿国外高档苗木生产模式,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苗木产业水平,也不适合我国目前的苗圃生产现状。一方面有些设施苗圃在苗木品种选定、工厂化生产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准确定位,盲目性比较大;另一方面,部分苗圃引进国外高档花卉生产设施和设备用于苗木生产,大材小用,加大了苗木生产成本,而且有些设施和设备不符合国情,养护、运行成本过高,生产技术不配套,因而闲置不用,造成巨大浪费,增加了苗木生产投入的风险。
余录生认为,随着花卉产业逐步与世界接轨,设施化栽培表现出的优点也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设施生产作为普通苗圃生产方式的一种替代形式,可以不受季节限制满足园林施工的需要,另外,设施栽培可以避免传统大田栽培起苗带走土球,导致土壤资源破坏的问题,实现苗木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设施栽培苗木的数量已经达到苗木供应总量的50%以上。近两年,我国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一些园林花木企业也开始在苗木的设施栽培上进行尝试。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园艺资材博览会上,国内外商家展出的无土栽培基质产品给中国的首届园艺资材展增添了许多亮点,一些参展商表示:“只有实现设施化的无土基质种植苗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苗木产品,并能解决带土问题和植物检疫问题,为将来的苗木出口打好基础。”与设施栽培密切相关的保护设施、容器种类、栽培基质、花木肥料等配套产品链正逐渐完善,这也意味着我国苗圃生产的模式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