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名花不等于名牌,面对资源丰富的特色花卉,南京林业大学桂花研究中心的科技工作者不但关注着桂花的科研进展,更期待着她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为此,他们特别撰文为桂花发展谏言。
桂花是一种绿化、美化、香化三者密切结合,观赏和使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也是中国传统的芳香植物。目前,我国桂花产业日新月异,但仍需要进一步推动发展,让桂花这一传统芳香而吉祥的小花走向市场,香飘全球。
生产现状
我国桂花的主要产区有浙江的金华和新昌、四川的温江和郫县、湖北咸宁、湖南浏阳、江苏吴县、安徽六安、广西桂林等,它们的发展代表着我国桂花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这些地区大力开发桂花品种资源,建立了桂花品种园、生产基地、桂花专类园等,桂花生产面积快速增长。如四川温江涌泉日香桂产业园,拥有300亩优质母本园和1000余亩的日香桂成年苗,每年可生产种苗500万株;浙江金华安地桂花基地种植面积7400余亩,从事桂花种植的专业户有1100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桂花种植户有10户, 50亩以上的有26户。
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桂花品种也日趋多样化,正从传统的一般品种向新发现、培育的新品种转移。各产区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重视自己的优势树种和特色花木,形成了地方风格与特色。桂花专业户还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校联手合作,引进、开发、推广新优品种,如四川温江涌泉镇的“日香桂”、金马镇的“九龙桂”,浙江金华的“天香台阁”、“金球桂”、“状元红 ”,杭州的“玉帘银丝桂”、“朱砂丹桂”、“金满楼”,湖北咸宁的“柳叶苏桂”,桂林的“贵妃红”、“七星银桂”、“垂梗白”、 “卷瓣银桂”等。不仅栽培品种多,栽培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定向培育单干作行道树的,有供风景区作片林的,有作庭院林荫树的,有作香花绿篱的“小叶佛顶珠”,还有灵活多变作盆花、盆景的。
跳出房前屋后种植的小天地,桂花生产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四川日香桂产业园在原有基础上,计划扩建生产基地5000亩,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观赏与实用结合的不同规格、不同功用的桂花;浙江金华婺城区华安苗木开发有限公司是农业龙头企业,由“天香台阁”培育者鲍志贤等7个桂花专业大户合资组建,把生产基地发展到了上海浦东;“金球桂”、“状元红”的培育者占招娣在原有300亩基础上又在浙江义乌、安徽广德扩建基地3000亩。
由于专业基地的出现,专业分工逐渐形成。现在,四川温江、浙江杭州和金华、江苏苏州已出现专门从事桂花嫁接、扦插、除草、起苗、包装、运输等工种的花农打工队伍。桂花品种在大产区之间实现了分工生产、互补流通,使桂花产区内部进一步细化,形成一批经济实力强大的现代化桂花种业集团企业。同时,许多企业积极涉足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养护和租摆等领域,走上从生产、销售、设计、施工到养护一体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道路,拉动了桂花经济的增长。
资源开发和保护
桂花资源开发的前提是开展种质资源的调查,制定科学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中国桂花产业要发展,就要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做支撑。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植物的代表种,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均有野生资源。在我国南岭以北至秦岭以南的广大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相当于北纬24至33度),是桂花集中分布和栽培地区。该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桂花生长,在历史上已形成了湖北咸宁、江苏吴县、广西桂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五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基地。
世界木犀属植物共有31个种,80%分布在东亚地区,中国有26个种,是该属的分布中心。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木犀属植物的分布中心,不仅具有桂花自然资源丰富和物种多样的特点,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应用桂花的国家。近年来,对桂花品种起源和桂花野生种群的研究表明,历史上桂花曾经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福建、湖南、安徽、浙江等省至今仍然保存有小面积处于野生状态的桂花群落,而不仅仅局限于西南地区,有的种栽培甚广,如桂花,可至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南部。
桂花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及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还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有关专家对中国桂花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类,发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新品种、新类型,如多次开花的“日香桂 ”、“天香台阁”、“天香桂”、“冬香红”,叶片乳黄色的“金叶天香”,形、色、香、韵齐全的“状元红”、“玉帘银丝”等。同时,基本摸清了桂花品种资源,共计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