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个分属两大类、四大品种群,即四季桂类:是指全年或秋、冬、春三季有花,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开花,花色花香随季节和温度不同而异。只有一个四季桂品种群,共1 7个品种。秋桂类:是指集中在早秋至晚秋开花,每年开花1至3次。有三个品种群,银桂品种群有57个品种,金桂品种群有44个品种,丹桂品种群有36个品种。
目前,桂花生产在品种类型上以“秋桂”为主,春季、夏季、冬季开花的种类少,适宜周年生产的种类少,应大力开发四季开花的优良品种和冬春开花的木犀属种类。一个优良新品种的标准应该是:
1.具有多次或持续开花的特性,这就是“日香桂”、“天香台阁 ”、“佛顶珠”等名花新秀日益走俏的关键因素之一。
2.以无性繁殖(含组织培养)为主要手段,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其优异性状基本不变。
3.具有某种特、新、珍稀性状,如“金球桂”,它花色金黄,花芽紧密,每个对生节位上的花芽数多达10枚,盛花期满树都是球状花序;“天香台阁”,花部器官特别,花中藏叶,花中有花,花冠裂片大而厚。这些性状常受到育种家们的重视。
4.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新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应从本地的实际条件和生产需要出发,“适地适花”,避免盲目求新。目前,桂花品种市场混乱,这将给桂花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进程带来负面影响,应根据国家《种子法》结合桂花品种培育和产业化的实际,有序地进行桂花新品种的推广和商业化生产,规范市场,确保桂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桂花品种的商品化生产需要新品种权的保护,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就是要对品种进行鉴定和确定,有利于深入研究、交流和推广。
问题和发展战略
桂花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价值的核心是文化,桂花的价值应该回归,是不断引导变化的时尚。我国在桂花生产、开发、推广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一是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生产基地。在广大的专业种植者中,品种混杂种植严重。近年来,专业生产经营桂花的企业虽然增多,但由于长期资源家底不清,品种意识缺乏,生产过程中品种混杂种植严重,管理粗放,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二是栽培方式落后。桂花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地苗圃栽培方式,大多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苗木质量不稳定,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可以周年供应的现代化生产新道路,为桂花产业化和与国际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资源收集和保护、推广滞后。中国桂花是一个多功能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资源丰富,然而在桂花的故乡,许多桂花品种还深藏在深山旷野和民间,等待开发。
四是创名牌意识不强。名花不等于名牌,拥有资源只是有了创造名牌的基础。打造品牌市场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培育新优名种。再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创出品牌商品,进入市场,才真正具有竞争力。桂花虽在中国品种甚多,但尚未走向世界。我们在查阅世界一些大型苗圃的苗木贸易目录中,关于桂花的品种极少,只见过“佛顶珠”等。新形势要求我们增强应变能力,迅速改变传统分散经营的模式,树立创品牌意识,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没有一套完整的桂花生产、开发、推广应用工程体系,就不可能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生产出高质量桂花产品,也就不可能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名花。现就发展我国桂花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新品种开发。
2.实施名牌战略,积累知识产权。
3.加强桂花育种,扩大良种繁育。
4.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桂花优良新品种送到消费者手中。
5.实施规模化生产。
6.向“品种+科研+基地+市场+服务”模式深化,把桂花产业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