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黑斑病是杜鹃花的主要病害。植株受感染后叶片呈现出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轻者斑斑点点,重者叶片大量脱落。
每年6至9月是杜鹃花病害高发期,由于气温高,加上霉雨和环境污染,大量病菌溅落在植株叶片上,病菌快速孳生。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经发现应及时隔离,摘除病叶,集中销毁。尤其是入窖前如不重视黑斑病的防治,其后果不堪设想。原因如下:
1.温室是利用光照提高温度的,它要求相对密封。由于空气流通差,温度高,湿度大,病株一旦入窖很容易交叉感染。
2.冬季光照时间短,温度低,病株生长势弱,抗性差,会加重病情。
3.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湿润,利于病菌蔓延。植株上沾染的病菌会大量吸收叶片上的营养,使叶片枯黄脱落。所以,把好杜鹃花入窖前的防治尤为重要。
治病难,防病并不难。首先在每年6至9月份黑斑病高发期,每周喷洒药液一次,如托布津、百菌清,其浓度为0.1%。单瓣花如“贵妃醉酒”、“东方红”等喷药不可少于每月一次。其次,要及时清除病叶和落叶。黑斑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要想把病叶治好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保证未感染的植株不传上病菌,因此,要及时清除病叶和败叶。方法是每次浇完水后,将被水击落的叶片及时清除,集中销毁。此外,要进行栽前土壤消毒,用上述药液进行喷洒,3天后翻动一下,再喷洒一次,即可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