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植物的品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选育、创育出更多更好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则必须掌握《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有关知识。园林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园林植物选育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改良现有园林植物种性以及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它主要由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这两大部分组成。选种、引种、人工创育新品种则是新品种选育的三个基本途径。广大函授学员在学习这门课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园林育种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还应学习掌握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昆虫病理学、土壤学、苗圃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遗传学是园林植物育种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植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可以提高育种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按照人类的需要选育新品种。
若想创育出园林植物新品种,则首先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育种目标。所谓育种目标,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要选育的品种应该具有哪些优良的特征、特性,实质上就是对品种有什么样的要求,打算改良现有品种的哪些方面的缺陷等等。育种目标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依据植物的种类和栽培地区而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菊花,多年前育种上多以重瓣、大花、花色艳丽作为育种目标,而近些年又以花形小、开花整齐为育种目标。
当确定了品种选育的目标以后,就要考虑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去获得符合要求的品种,为此则需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种质资源调查
植物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育种工作中所要利用的原始材料。它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确定的育种目标要得以实现,首先就决定于掌握有关的种质资源的多少。
收集植物种质资源时,可直接到某些地区考察收集,例如到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各种近缘野生种众多的地区去考察收集,或到国内外不同生态地区去考察收集。还可通过通讯、访问、交换植物材料等方式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收集种质资源时应注意充分保持育种材料的变异性。这就要求被收集材料的每一群体内尽可能地保持最大的遗传变异个体数。一般每一个地方(或一个群体)以收集50至100个植株为宜,每个植株上可采集50粒种子。对于无性繁殖植物的收集,栽培种在一个采集区只要收集50至200份材料就可以了,而对野生种应随机采集20份以上材料。
收集的植物材料,要记载植物材料的名称、产地的自然环境或栽培条件、植物的来历、现状及分布特点。植物材料的繁殖方法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点和经济性状等,此外还应记录收集日期、收集者姓名,并对植物材料进行编号等。
资源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为便于以后的研究利用,应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要妥善加以保存。
二、选种
选种就是选择育种,即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去劣留优工作。应根据育种目标,挑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使选择的优良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下去。选择是育种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在创育新品种中,不论是采取杂交育种,还是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选择。选择不仅是独立培育优良品种的手段,也是其他育种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贯穿于育种工作的每一步骤。
选种包括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两个方面。实生选种是在原有种子繁殖的后代中选出优良单株以及人为有意地播种自然授粉种子,在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也包括通过混合选种提高后代群体的水平,取得遗传增益。芽变选种是在植株上发现,选出优良的变异芽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并通过鉴定、比较,选出优系,育出新品种的方法。由于芽变是植物产生新变异的来源,所以芽变选种在园林育种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选择方法比较多,但基本上有两种,即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混合选择是指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或品种中,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如鳞茎、根茎、块根、块茎、插条等)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圃地里,次年再与原群体或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单株选择是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个体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分别播种繁殖为不同家系,根据各家系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并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选种方法。
对于自花授粉植物(指同一花朵内的花粉进行传粉或同一植株的不同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通常采用一次单株选择和一次混合选择方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