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异花授粉植物(指不同植物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由于杂种后代一般多发生分离现象,因此必须用多次混合选择或多次单株选择法。对于无性繁殖植物,一般都采取无性选择方法,即从普通的种群中或从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而后加以选择的方法。
人工选择取得的改良效果,常以选择响应和遗传增益表示。选择响应、遗传增益、选择差、遗传力都是对植物的数量性状而言的,例如:苗高、花径大小、花朵数量、种子产量等,而对质量性状如花色、枝干形状等则不提以上名词。此外对于同一种植物,对其不同数量性状进行选择,例如对苗高选择,对花量选择,则各性状的选择差、选择响应、遗传增益、遗传力不相同。
三、引种
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引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因其所需要的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见效比较快,所以它是最经济的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在制定育种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引种的可能性,只有在没有类似品种可供引种选择时,才着手采用其他育种方法创造新品种。
引种时不可盲目进行,而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经过栽培试验以后,方可用于生产。引种前,首先根据育种目标了解种的分布范围和种内变异类型,引种时,对拟引进的品种首先应考虑它们的引种价值,即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大小,另外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
(2)分析限制植物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
(3)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
(4)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型。
经过合理分析,筛选出适合引进的植物种类,通过交换、购买、赠送或考察收集的方式获取引种材料。
由于引种是传播病虫害和杂草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引种中,必须对新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此外,还要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以便进一步发现新的病虫害和杂草,及时采取措施。
新引进的品种在推广之前,必须先进行引种试验,以确定其优劣和适应性,试验时应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
引种驯化是否成功,得以标准来衡量,这些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能
够完全越冬或越夏,且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