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近年来在城市行道树柳树上发生甚烈。主要症状是树干有许多孔洞,树势生长衰弱,叶片发黄,严重受害的枝干可枯死。几年来,我们对此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防治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桑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至46毫米,体褐黑色,密被黄褐色细绒毛。触角鞭状。头胸和前胸背板中央有纵沟,前胸背板有横隆起纹,两侧中央各有一个刺状突起。
卵椭圆形,稍扁平,弯曲。初产时黄白色,近孵化时变淡褐色,长6至7毫米。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70毫米,圆筒形,乳白色,头部黄褐色。第一胸节特大,方形,背板上密生黄褐色刚毛和赤褐色点粒,并有凹陷的“小”字形纹。
蛹长约50毫米,淡黄色。
二、发生规律
此虫2至3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春天恢复活动。幼虫经过2个冬天,在第3年6至7月间,老熟幼虫在枝干最下1至3个排粪孔的上方外侧咬一个羽化孔,使树皮略肿或破裂,在羽化孔下70至120毫米处作蛹室,以蛀屑填塞蛀道两端,然后在其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静伏5至7天,自羽化孔钻出啃食枝干皮层、叶片和嫩芽。成虫生活10至15天开始产卵。成虫喜欢在2至4年生、直径10至15毫米的枝上产卵,在基部或中部用嘴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将卵产在中间的伤口内,每处产卵1至5粒,一生可产卵100粒。成虫寿命长约40天。卵经2周孵化。孵化的幼虫,先向枝条上蛀食约10毫米,然后调头向下蛀食,并逐渐深入心材,每蛀食6至10厘米长时,向外蛀一排粪孔,由此排出粪便。随着幼虫的不断长大,排粪孔的距离愈来愈远,幼虫一年所蛀孔道可达1.7至2米长,有时直达根的基部。幼虫多位于最下一个排粪孔的下方。越冬幼虫因蛀道底部有积水,多向上移,虫体上方常塞有木屑。
三、防治方法
1、成虫初发期,喷1至2次40%水胺硫膦1000至1500倍于树干及大枝上,可消灭成虫于产卵之前,效果很好。
2、于6至7月间成虫发生期进行捕捉,雨天捕捉效果更好。
3、成虫发生期,经常检查产卵伤口和排粪情况,如有发现,可用小尖刀在产卵槽中间刺入,即可将卵杀死。
4、抓住春秋两季药杀幼虫的关键时期,根据落在地面的新鲜粪便位置,找寻幼虫蛀孔,发现后用注射器,将40%氧化乐果或40%甲胺膦或40%水胺硫膦50倍液,插入新排粪孔,注入药液,其他旧排粪孔要用泥堵好,并用泥堵住新孔。施药后,清除树下的虫粪,过几天再检查一次,如有新虫粪,再进行补治。如无新虫粪,证明该虫已被杀死。此外,还可用磷化铝毒签插入排粪孔,利用磷化铝和水起反应产生磷化氢气体将其杀死,方法同上,但必须将排粪孔堵死。
总之,防治此虫,要经常检查,随时防治,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