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学》新近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欣喜的事。对于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必将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
这是一部大部头。刚看到书时,笔者感到颇为吃惊。那书,真犹如北京老城砖那么大,那么重。书的主要作者,有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老主任贺善安先生,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植物园园长张佐双先生,还有多年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的博士生导师顾姻先生。笔者与贺、顾两位先生未曾见面过,但数年前,曾与贺先生通过一次电话。贺先生说起话来声音柔和,有种很强的亲切感。对笔者提出的问题,贺先生回答得非常认真而详尽。至于顾先生,为了这本书的出版,她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写作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张佐双先生则是笔者多年的老朋友,他先后考察过 30多个国家的60多家著名植物园。现在,他还是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理事长、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委员会26名委员之一。与他相识近20年,亲眼看到他一步一步地把西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植物园。北京植物园这些年的变化,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同行和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国际植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技促进会主席皮特·雷汶教授多次称赞北京植物园是将优美的外貌、科学的内涵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优秀植物园。
打开这部倾注了中国植物园界顶级专家心血的《植物园学》,就仿佛走进了千姿百态、流光溢彩的植物园世界。
什么是植物园?过去一直认为,所谓植物园,无非是一园植物,与公园、花园、庭园、公共绿地无甚区别。
看过此书,才深知这只是一种浅薄的认识,很不准确。比较准确的植物园的概念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这是近年来,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对植物园的最新定义。据了解,植物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后期,当人类认识到地球的生态危机时,生物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植物园则成了保存植物的重要场所。
从书中得知,目前,全世界共有2300余处植物园,保存着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植物种类。植物园已成为宣传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观念最为理想的园地。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历史较晚,总共不过七八十年。根据《植物园学》所列的数据,截至2001年,我国共有植物园140多家。
植物园的产生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它起源于人类对植物物种的利用和欣赏。那么,现代植物园最早产于何年何月,出现在哪个国家呢?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