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北京整治黄土露天工程,大多数城区或街道用铁篦子将树坑盖上了,也有的用卵石填满了,还有用带孔的瓷砖全部封上。笔者认为,城市人多、路多、建筑多,绿地面积本来就少,只要有方寸之地,都不应放弃种花、种草。北京每条街道都有行道树,小的树坑不小于0.8×0.8米,长安街上的大树坑都在1.5×1.5米,如果把北京所有行道树的树坑都种上草,岂不是又为首都增加了大量绿地面积吗?而且种草的造价不高,见效快,浇树时也浇了草。草在树坑中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树坑种草,既回归了自然,也美化了街道。
那么为什么行道树坑一直没有种草呢?笔者问过几位设计人员,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草种在树坑里长不好。”产生这种错误的观点是因为没选对草种,如果使用耐阴植物就会长得好。南方不少树坑中都种的是麦冬。前不久,笔者在北海公园的快雪堂,见到院内几株古松下是生长健壮的麦冬草,可见麦冬草在北京种在树坑中是完全可以生长良好的。当然种野牛草也可以,只是野牛草绿色期相对较短。种草不一定要铺上草坪砖,用树坑内的土层或多少填上一些新土,种上即可。
树坑盖上铁篦子也是弊多利少。首先是给环卫工人打扫卫生造成了困难,烟头、纸屑、冰棍棒都漏入篦子内,需要搬开沉重的铁篦子清扫。种草覆盖树下裸土,既能减轻环卫人员的负担,又节省了国家的资金,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