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风肆虐、土壤贫瘠的海滨,傲然挺立着一种叫中山杉的乔木。在赞叹它顽强的生命力时,你可能想不到中山杉从“小”就历经磨难。
应需而生
中山杉为落羽杉属植物,是由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选育的一组杂交一代品种,项目主持人是植物所的陈永辉研究员。
已退休10年的陈永辉对中山杉选育的过程记忆犹新: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因为生长快,落羽杉属的落羽杉、池杉等被大量种植。但在推广过程中发现,落羽杉、池杉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度较高的地方易出现黄化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陈永辉根据落羽杉属的墨西哥落羽杉较耐盐碱和同属的落羽杉生长快、干形好的特点,于1973年开展了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试验和速生耐盐碱类型的选育。7年后,陈永辉育出了‘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山杉401’(池杉×墨西哥落羽杉)。1987年,前者通过了江苏省省级鉴定,1997年,这两个品种的推广项目被原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林业科技推广成果100项之一。‘中山杉302’于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16个林木良种之一。
“我们单位是中山植物园,同时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把选育出的品种取名中山杉。”陈永辉说。数十年栽培实践中表现出的优良特性,也证明了中山杉无愧这个响亮的名字:它耐盐碱,在pH为8的土地上能正常生长;速生,材积量是落羽杉的1倍以上;耐湿性强,不仅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以生长,就是在短期积水浸泡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度过;抗风性强,1997年东南沿海遭遇10级以上的台风袭击,大量浅根系的杨树、水杉等倒伏,中山杉无风倒风折现象。另外,它树干挺拔,树型优美,材质优良,在平原绿化造林、农田林网、沿海防护林带及城市绿化中都可应用。
经费困难
陈永辉不善言谈,除了科研工作很少有其他的社会交往。这种性格既让他选育出了中山杉这样优良的品系,也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1987年,中山杉通过鉴定后,相关科研经费也用完了。与此同时,全国科研机构改革刚刚展开,按规定,陈永辉每年要向单位交纳1500元创收费才能拿到工资。这让只知埋头科研的他一下陷入了困境之中。“没有李主任的重视,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中山杉。”陈永辉遇到了“贵人”。
帮助陈永辉的李永荣,是一个结交广泛、十分健谈的人。当时李永荣在南京植物园负责植物材料开发工作,“陈老师不善表达,也不会找领导解决困难。”李永荣非常支持陈永辉,更重要的是中山杉的前景吸引了李永荣。“谁叫你是学林的,谁叫你是共产党员呢?”李永荣说,对林业的热爱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让他不能对陈永辉的困难视而不见,在自己经费也不太多的情况下,他拿出2500元钱帮陈永辉用于上交单位和继续开展中山杉的科研工作。
要将中山杉推广开,必须有成果转化单位,李永荣找到了靖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处(现为江苏省中山杉林木良种基地)。1990年,他们和该管理处签订了联合推广协议。“协议签定后不久,我们开着吉普车去一个试验推广基地以每株5元的价格买了500株中山杉,又到武进一个苗圃买了500株池杉,作为建采穗圃的材料。”李永荣谈起往事很激动,“植物材料买到后赶上下暴雨,我性子急,就冒雨用拖拉机把材料拉到了靖江,马上又让陈老师过去嫁接。”在双方的努力下,当年扩繁出了2万多株中山杉。
艰难推广 “我们当时是个100多亩的小苗圃,经营中遇到了困难,想找个项目扭转一下形式,没想到种中山杉后遇到了更大的困难。”江苏省中山杉林木良种基地的周仁山作为最早参与推广中山杉的人员之一,说起往事感叹不已。
在李永荣的力荐下,周仁山也对中山杉产生了兴趣。凭着一腔热情,5年多的时间已经扩繁了几十万株苗子,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产品没有市场。“大家对中山杉普遍缺乏认识,当时的苗木市场也比较小。”周仁山说,苗圃本就困难,中山杉项目又压了几百万元资金,可想而知有多难。周仁山努力通过朋友关系推荐中山杉,“在了解了中山杉后,很多人给予了帮助,泰州的一个林业局长,凡是有林网建设的,都使用中山杉。”
转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李永荣向一个上海做规划设计的朋友推荐中山杉后,上海地区开始大量应用。目前上海浦东的中央公园、芦潮港的森林公园,中山杉的造林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亩。随后,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地区的10多个省市也相继开始应用中山杉。截至今年年初,各地引进种植各种规格的中山杉200多万株。
已经把苗圃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的江苏省中山杉林木良种基地也迎来了好日子。“今年春季,苗圃里胸径6厘米以上的大苗和3厘米左右的小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