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接着设立研发育种部门,最后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把吴江苗圃打造成一个专门生产自研种苗的苗圃。”这就是江苏吴江市吴江苗圃负责人滕士元心目中的苗圃发展模式。经历了55年风风雨雨的吴江苗圃在领头人这个思路的带领下,近年来,一直走着科技加推广的路。当2004年6月转制成功后,整个苗圃更是坚定了科技兴圃的信念。
设备先进 走进吴江苗圃,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钢结构装播车间。这里有配套完备的办公室、仓库和发芽室,是整个苗圃进行播种、育苗、混合基质、包装产品的场地。从这个装播车间向两侧延伸,是81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1.7万平方米的普通温室。另外,还有1万平方米的电动收张式育苗荫棚,以及专用于组培苗炼苗和小区域科研试验的雾化室。所有这一切,组成了工业化生产小苗的流水线。
再往苗圃里走,就会发现一个“大宝藏”:面积达13.46公顷种质资源圃,专门为实验、展示、采种、采穗、育种提供原材料。目前,这里已收集63科210余个品种共2万余株植物,其中包括柽柳、北美枫香、墨西哥落羽杉等热门耐盐碱、彩叶、耐水湿品种。此外,资源圃中还建成了石蒜园、中国樱花园、世界海棠园、桂花园、藤本植物园5个小型专类植物园。
技术创新 为了实现“先生产、后研发、再创新”的九字可持续发展目标,吴江苗圃引进了大量专业人才。目前,这里已有包括博士在内的近30名技术人才,占苗圃总员工数量的48%,另外,还聘请了荷兰、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做技术顾问。软件环境改善了,硬件自然也不能落后。苗圃旁边正在兴建的科技大楼高达4层,建成后,其中将有4332平方米的组培室,供试验、育种之用。
吴江苗圃凭借人才和设备,同时依托南京林业大学等农林类名校,自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项目13项。其中,“墨西哥落羽杉苗木快繁技术与营养钵育苗配套生产模式研究和示范推广”(以下简称“墨杉项目”)等一些项目已经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鉴定。“江苏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良种基地建设”这一国家级项目正在等待国家林业局的验收……今年,省科技厅将“耐盐果树滨梅新品种选育”项目放到了这里,这也是整个江苏省第一例高技术项目下放企业实施的农业项目。
周玉珍是苗圃中负责生产和技术的副总经理,也是苗圃中唯一的博士,做研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她的带领下,苗圃对所承接项目的全套基础性记录掌握的非常细致。如“墨杉项目”,她是从10万株实生苗中挑选出900个单株,对其中一些单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从生长速度、株型、耐盐性等诸多方面复选出90个优良无性系,最后将这些小苗进行扦插生产,准备今后从中发展出属于吴江苗圃的自产品种。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原始数据,包括出芽率、千粒重、不同月份日生长情况,都可以在苗圃技术人员的工作记录中找到。
今年5月上旬,国家
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又授权吴江苗圃,建立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优园林植物种苗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
资金筹措 苗圃承接项目,经常会出现经费不足的状况,钱又从何而来呢?滕士元想的办法是以短养长,多元化延展产业链。他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并于2005年被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除了旅游,为了能做成种苗生产型苗圃,他还用自己经营其他行业公司的利润投入到苗圃中。
此外,苗圃通过租地、股份合作、提供种苗等多种合作方式,在江苏泗洪、泗阳,浙江长兴、临海以及山东潍坊等地都建立了推广基地,将生产的种苗拿到这些地方生产,出售成苗。目前,仅在各地培养的墨西哥落羽杉小苗就有400万株左右。不但以此产生经济效益,还达到了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和品种区试、观察的目的,真可谓一石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