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所长韩烈保教授刚从欧洲考察高尔夫球场回国,欧洲球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让他受益匪浅。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他。
据韩烈保介绍,欧洲整体消费水平很高,但是高尔夫球场却十分环保节约,这在德国尤为突出。在球场建设方面,他们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势和植被状况,很少动土、砍树;在球场管理方面,甚至不浇水,不打药。他们的环保意识还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上,一般的高尔夫球场果岭草坪坪床结构有四层:从上至下分别是根系层、中间层、砾石层和排水管层。但德国的很多球场只有两层结构:5厘米的根系层和15厘米的沙砾层。这种用发明者Mokinskid的名字命名的结构已充分具备排水、持水、通气和储存营养的作用,在德国普遍使用。德国高尔夫球场的理念就是:够用就好,用最适合、最经济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他们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不刻意用修剪、施肥、打药等物理、化学方法来营造人为的景观。枯黄的草坪在他们眼中也是一种美景。
其次,欧洲高尔夫球场在草种选择方面也比较简单,球道常使用养护成本较低的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匍匐紫羊茅和细弱翦股颖则在果岭上广泛应用。而国内有些球场连球道甚而高草区都使用价格昂贵的冷季型草坪,虽然景观效果很好,但养护管理费用却是居高不下。北京一家知名的18洞球场一年下来,仅养护费用就要300多万元。和国内部分高尔夫球场唯价高者才用的奢华相比,欧洲球场的草种选择显然更加理性,更加经济。当然,欧洲凉爽湿润的气候也造成了这种低成本养护的状况,但他们的实用和简约主义值得我们学习。
另一方面,欧洲高尔夫球场采用分级化管理,有公众球场和会员俱乐部球会之分。公众球场价格较低,50至80欧元就能打一场,一般工薪阶层也能接受,打球以休闲娱乐为主,其球场的建设和管理就比较经济实用。而会员俱乐部球会则比较高档,在建造上也肯花大笔资金,追求运动和景观的双重享受,费用自然较高,客人以高尔夫顶级爱好者或商务、旅游人士为主。韩烈保建议,国内高尔夫球场也要加快分级化管理的进程,没必要全照着俱乐部球会的标准建造和养护。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资源又扩展高尔夫的消费人群。
韩烈保说:“我国的高尔夫球场要理性发展,没有必要照搬美国的US-GA式管理模式,建造时用最好最贵的草种,每天定时定量浇水、施肥、打药。这样不仅建造时耗资巨大,养护成本也高,运营周转困难。现在国内很多球场都按最高标准建造,但最后却因养护成本太高,运营艰难。”
本文图片由韩烈保提供。
Mokinskid坪床结构。
利用自然水体营造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