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报载文《武汉园林技工前景堪忧》,介绍湖北武汉惟一一所园林技校由于学生分配惨淡,如今正面临招生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地。无独有偶,记者日前采访了辽宁阜新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据该校吴校长介绍,园林专业招生同样不理想,一年一个班编制40人,而每年报名学生不过十来人,现在就读的两届近40名学生毕业时该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
据了解,到1998年,全国林业中等专业学校(含林业学校、园林学校)共有60所,出现以上现象的并不止这两所学校,究其原因,诚然如《武汉园林技工前景堪忧》文中所分析的,一些园林单位人员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搞园林绿化是一项纯体力劳动,找几个农民请几个临时工就足够了,省钱省事。由此,学生毕业出路成问题直接导致生源不济。当然,原因并不止这一点。
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和人才层次的提高都对中专学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压力,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孩子至少是个大学生,甚而成为名家,而不是当个普通技术工人。这种高的社会期望值使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都不大愿意报考中专学校了,园林中专当然也不能幸免。
根据我国目前现状,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也会分流出一部分进入中等专业学校。以北京为例,预计2003年以后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数量稳定在10万人左右,而高中只可容纳8万人,其余2万人就成为中等专业学校的生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何定位,如何灵活办学就成为吸引学生就读的重要因素。日前记者采访了几所在园林花卉行业颇有名气的园林中专,这些学校不但没有遭遇生源不济这种情况,而且还办得有声有色,或许我们能从他们的办学方式及现状中得到一些启示。
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学改革促发展
北京市园林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北京市惟一一所园林中等专业学校,现在设有园林、野生动物饲养、导游、物业管理4个专业,其中园林分为花卉、规划设计与施工、草坪建制、景区建设4个小专业,共有学生千余人。
2000年以前该校主要为市园林局及其直属单位培养人才,不存在生源问题,学生入学分数基本不低于550分,毕业生也不存在分配不出去的情况。从2000年开始,园林学校向市场化方向靠拢,面向全市招生,规模一下扩大了一半。扩招的同时学校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线,500多分的学生只占到了1/3。
职业教育环境的改变使园林学校感到了办学的压力,该校副校长王世动说:“我们现在处于生存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速度和力度。”学校在办学中,一方面要从计划经济的思想转变到市场经济观念,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做好市场分析和生源分析,如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多少中学生毕业,有多少人上高中,每年园林学校都要对此作预测。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得变化。以前中专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员,现在则定位成培养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在这两条基本思路的指导下,园林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打破传统模式下学生知识比较系统而职业能力不足的状况,进行职业分析,根据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如把气象学、土壤学等课程并为园林植物环境。其次,针对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综合素质下降的情况而特别加强了素质教育。另外,重视文化基础课的训练,近几年该校参加北京中等专业学校统一文化课考试,及格率都在90%以上。
教法、学法改革。学校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动脑、口、手,老师起主导和组织作用,提倡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提倡探索性教学方法。王世动特别强调,原来对学生的要求是业务熟悉,而现在则要求熟练,学校就必须相应加强实践教学。该校在原有基础上又租地150亩作实习基地,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此外,学校注重不断改善条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考试、考核改革。以往出试卷考学生是一种知识性的考核方式。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学校要求不光考知识,更要考技能,做到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与职业证书考核结合起来。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了适应学生不同来源、不同基础、对学习的不同需求,学校正在开展模块式课程组合、弹性选课和学分制试验。
王世动说:“通过教改,我们希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不论学生进校时是什么基础、什么来源、什么要求,出校时都能各得其所,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点评:面对教育环境的改变,北京市园林学校也选择了改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他们使教育与学生就业、进一步升学接轨,与行业发展接轨,现在还在考虑与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