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打破了“株不离母”栽培传统,已经可以单株扩繁,而且把繁殖系数提高了3倍多,差距马上就出来了。有人跟我说他相中了‘大雪素’,只要是纯正的,5000 元一苗有多少要多少,这就看谁繁殖得快了。陈心启:对于繁殖难度较大的国兰业来说,现代科技的科学合理运用非常重要。听说日本已经能够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繁育我们的精品国兰,‘大富贵’、‘绿云’等非常好看的品种已经在日本进入千家万户,并且返销回我国。又好看又便宜的国兰进来了,谁还会买你的奇形怪状不好看又贵得要死的品种呢?我国已经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再也不要闷着头自己干了,应该和国外积极交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繁荣国兰产业。政府应如何扶持国兰业陈心启:要充分认识体制的极端重要性。有句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可是在全国众多兰花企业中,就是有些国有兰花企业在亏本经营,为什么?因为本钱是公家的,赔了钱不心疼呀!而私营企业往往运行得很好,一分钱都掰成两瓣花,能不赚钱吗?他们有活力,善经营,会成为兰花产业的主力军,但常常苦于没有发展资金。现在各地都在搞产业结构调整,云南还提出要建绿色经济强省,对兰花产业发展也很重视,陆续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扶持政策,所以政府在支持兰花产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私营兰花企业,让他们带动周围花农,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实现产业化发展。潘光华:发展兰花事业可以和发展旅游事业通盘考虑。比如,云南就有1000 多个国兰品种,如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丽江建立一个高档次的兰园,尽量把云南的这些优秀品种都引进园中,不仅是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还会为丽江建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兰花又是绝好的旅游商品,脱土后用湿苔藓保护好根,几个星期都不会有问题,又非常轻便。观赏兰园之余,再花上百十元买盆兰草,很有地方旅游特色,也带动了兰花产业的发展。刘清涌:要注意引导广大兰友种好兰花。比如,丽江是‘大雪素’的故乡,在这次兰展上令评委们不解的是,为什么一盆长相很好的‘大雪素’也见不到呢?这实在对不住‘大雪素’哇!丽江“户户流水,家家飘香”,种兰养兰的历史非常悠久,又是一个旅游城市,就更应该在兰花栽培上下下功夫。政府应该评出一批“飘香之家”,得想办法让那些栽培得乱七八糟的兰花摆不出来。潮汕地区很多药店里摆放的国兰都不是很珍贵的品种,几十元、几百元而已,但个个养得非常好看,抬高了药店的档次。另外,政府在打造地方品牌方面也应多动动脑筋。浙江国兰有“十大天王”,蕙兰有“老八品”和“新八品”,这是什么?这就是品牌。丽江‘大雪素’是云南四大名兰之首,至今还见不到“标准像”,为什么?就是市场意识不强吗!如果丽江推出自己的十大名兰,个个都栽培得漂漂亮亮的,把标准像挂出去,人家买了你六个,就一定会再买齐其余的四个。由国兰产业化问题所想到的最近二十几年,“洋花”几乎把我国花卉业冲洗了一遍,市场上一大批强势品种和强势产品几乎都是进口的,从鲜切花到年宵花,从观赏植物到城市花坛,无一例外。我们没必要盲目地排斥什么,实际上我们在接受“洋花”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洋花”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花卉业国产化程度提高得越来越快,大部分产品已经能够替代进口,有些产品甚至已经返销国际市场,应该说“产业化”是一种大趋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发展国兰事业,无论从品种资源、栽培历史,还是到消费群体、文化渊源,可以说我们占尽了优势,发展兰花产业我们是不应该有对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正在大量收购我们的品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嫁接在我国古老的兰花事业上,一旦再加上大资本运作和大市场营销,中国兰花的产业优势将会荡然无存。有人会说,我们野生资源多,挖一株好品种就能卖几万元。可记者也曾听说,7年前中科院引进澳大利亚的一个天竺葵新品种就花了30多万元,而人家几万元就买走了我们一个原生兰花种,这有什么好沾沾自喜的呢?事实上,国兰产业绝不会仅靠资源优势就能垄断得了的,因为奇兰和普通兰草之间只有一层窗户纸,那就是高科技。(题图为丽江名兰‘大雪素’)
国兰,素雅、高洁、清香,是主人身份和品格的象征,人见人爱,但却迟迟没有走进千家万户,为什么?国兰,又被称为“绿色股票”,于是就有人像炒股票一样疯狂地炒兰,成也国兰,败也国兰,国兰炒到何时休?和风风光光的洋兰相比,国兰市场化程度低,规模化生产一直难以实现,产业化步伐异常沉重,原因何在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