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全国花木信息交流会上,专家答疑可谓异常火暴。花卉企业的参会代表们谁也不愿错过这样一个与专家面对面的,最为快捷、有效地为企业解疑释惑的机会。而在众多的花卉企业中,提的问题最多,也最尖锐的当属中国菊花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界首友邦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友邦。他提出的花卉企业在生存与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问题,不仅得到了专家的高度重视,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同时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会后,记者对吕友邦以及他的菊花事业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采访。记者:您刚才在专家答疑会上提的涉及有关菊花企业该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似乎不仅仅是贵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应该说是整个花卉企业的共同问题。您认为专家的回答是否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吕友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参与我国的菊花事业。通过专家的指导,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菊花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金秋时节,菊花更加显示出其无法比拟的魅力。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在举办各种菊花展览,如北京、西安、开封、上海等地,形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菊花以其清幽、素雅的气质,也越来越受到各地群众的喜爱。而目前我国专业从事菊花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并不多,如何让这些企业继续发展下去,让我国的菊花事业更上一层楼,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追求。另外,针对专家提出的企业自身存在的隐患,如盲目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储备;企业欠款不能及时收回以及有“捞一把”的短期行为,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回去后,我们将认真对待,逐条对照,尽量做到防微杜渐,让企业更具生命力。调结构树品牌记者: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贵公司能够在众多菊花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一定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吧?吕友邦:我们公司创建于1992 年,当时并不是一个专业生产菊花的企业。那时由于我们刚刚涉足花卉业,规模小,品种杂,什么花都有,但什么花都不精,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几年后,在我们周围,比我们起步早的和起步晚的花卉企业都相继垮掉了,我们还能走多远,何去何从,成了首要问题。经过我们广泛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小而全”的企业很难在竞争中立足,只有依靠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企业才有出路。于是,1998 年,我们一改过去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选择了单一品种的发展策略,逐渐走上了菊花专业化生产的道路,成为菊花专业生产企业。记者:贵公司从“小而全”到单一品种的调整,可以说为公司打造出了一个品牌。您当时选择菊花作为主打产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吕友邦:公司在进行品种调整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家庭的阻力相当大。为了一心一意发展菊花生产,我们必须把所有能变成现金的花卉全部抛售掉,将资金回笼后再扩大生产。当时我们栽种的果树刚刚开始结果,砍掉这些挂果的果树确实令人心疼,眼看到手的钱拿不回来,公司上下怨声一片,没有一个不反对的。但为了发展菊花生产,我耐心地给大家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种菊花,一亩地可以种3000 盆,一盆菊花的市场价格3元钱,一亩地就能收入近万元;而种果树,一亩地只有三四千斤的产量,1斤水果1元钱,一亩地最多也只能收入三四千元,种菊花的产值要比种果树高3倍。就这样,在我的劝说下,当年只勉强砍掉了一半果树,第二年才全部将果树砍掉,种上了菊花。经过近两年的产品结构调整,菊花生产逐渐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销售渠道也在进一步拓宽。目前,我们公司菊花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80亩,菊花品种达1300 多个。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我们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树立企业形象;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经过我们多年的栽培和研究,公司推出的单株十几个花头的嫁接菊以及各种造型的艺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并形成了企业的品牌优势。2001 年,我们还注册了“吕友邦牌菊花”的商标,为进一步打造公司品牌奠定了基础。善经营巧管理记者:目前我国花卉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营和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贵公司在经营和管理上是如何顺应市场变化并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吕友邦:我认为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生产什么的,经营什么的,应该按照什么方向发展,要制定出现阶段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其次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今年我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投资10多万元,将原来笨重、难看的泥瓦盆,全部改成了美观耐用的塑料花盆,并在花盆上印上我们公司的名字。这样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打出了我们的品牌。花盆改造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而工人的劳动强度却大大降低了。原来一个工人一次最多只能扛5个花盆,一个花盆重8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