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就是40斤,工人又累,效率又低。现在改用塑料花盆后,一个袋子里可装200个,工人搬运既省时又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塑料盆还可回收。我们向客户做出了用花盆换盆花的承诺。这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用花量较大的园林绿化部门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园林部门在举办菊展或节日摆花时,用花量大增,少则几千盆,多则上万盆。菊展结束后,我们将这些花盆进行回收,并按照花盆的数量,第二年再将菊花卖出去并免去花盆的价格。这样不仅可以使园林部门减少费用,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使我们为来年的花找到了销路。记者:目前您认为困扰公司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吕友邦:市场混乱始终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规范市场要靠大家共同努力,光靠一家的力量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目前,我们依靠品牌和技术力量,广泛寻找合作伙伴,做到产销分离。我想,这也许是应对市场混乱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花卉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实行产销分离后,我们只需按照经销商给我们的订单来生产,生产资金也是由订货方预付,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生产,至于产品销售,完全由经销商来进行市场运作。这样,我们就可以规避来自资金、销售以及市场等方面的风险。记者:一个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策略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贵公司在管理和用人机制上是如何运作的?吕友邦:我认为公司要良好地运转起来,除了在技术上要保持领先外,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败。目前公司共有员工50多人,每一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作用。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公司每年都进行职工技能培训,聘请专家来公司传经。今年我们还引进了10几名大中专毕业生,我们给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你有一双坚硬的翅膀,我们就给你一片翱翔的蓝天。这些管理机制,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充满活力。目前,我们公司新成立的科研部门,就是由这些新分配的大学生组成的,他们在无土栽培、反季节种植等每一项技术中,都一丝不苟,进行认真、反复的试验,为公司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使公司在同行业中处于科技领先地位。扩规模保资源记者:人常说“三天不在家,不能养菊花”,目前一些企业在菊花生产上仍沿袭传统栽培方式,因此菊花品质也良莠不齐。贵公司已经实现了菊花规模化生产,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方法有何不同?吕友邦:“三天不在家,不能养菊花”,这说明菊花对栽培和管理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菊花是季节性很强的花卉,在管理上稍不注意,菊花品质就会大打折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逐渐从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正逐步向程序化、工厂化生产管理模式迈进。什么时间浇水,什么时间施肥,已不再由师傅言传身教,而是完全靠科学的测试和精确的数字来调控。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已经实现了年产菊花30万株的规模。菊花品质虽然年年提高,但在生产技术和管理上仍感到有很多漏洞,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难怪有“养花之难,惟菊甚之”的说法。我坚信,科技是解开一切难题的钥匙。为此,今年我们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菊花研究开发中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记者:中国菊花研究会理事长张树林曾经说过,目前菊花是我国育种技术较为成熟的花卉之一。您作为中国菊花研究会惟一一个以个人形式入会的理事,在菊花的育种和菊花资源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吕友邦:菊花原产于我国,并且已有3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我们现在用于生产的菊花品种,大部分以国内育种为主,只有少数几个品种靠从国外引进。这说明,我国菊花育种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我国在菊花品种保护方面还很薄弱。据我了解,目前全国只有几家单位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作为菊花专业生产企业,保护我国的菊花品种资源责无旁贷。目前我们与中国菊花研究会一起,正在进行菊花品种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和命名等工作。另外,我们还计划逐渐把国外的菊花品种引进来,建一个品种资源库,通过杂交育种,杂交育苗和基因库的保留等方式,将菊花资源保护好。我认为,只有将我国的菊花品种保护好,我们菊花企业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奥运早准备记者:北京申奥成功后,“绿色奥运”让无数花木生产企业看到了商机,纷纷抢滩北京市场,您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吕友邦:菊花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街道摆花、各种菊展、药用、食用等,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切花种苗;二是商品苗;三是艺菊。其中切花种苗品种有春菊、夏菊、国庆菊、秋菊、寒菊、地被菊、切花菊等;菊花砧木苗有黄蒿、白蒿苗等;商品菊有独本菊、多本菊、嫁接菊、国庆菊、秋菊、反季节菊等;艺菊有塔菊、大立菊、动物造型菊、文字造型菊、悬崖菊等。在特殊菊花品种的应用上,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推广。如有的菊花又细又长,适合做悬崖菊,我们就将其做成各种盆景造型;有的菊花枝条柔软,盆栽显然不行,我们就用绑扎的方式,做成塔型、球型以及各种动物造型等,美化效果十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