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路过长安街,看到伫立在街头的一座座城市雕塑,记者总会停下匆忙的脚步。这条“神州第一街”美丽而宽广,街道两侧的雕塑各具风采。那么,符合什么标准的雕塑才能放置在长安街两侧呢?为给当前国内如火如荼建设城雕的各城市提供借鉴,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 定位准确——民族传统 地方特色 时代精神 于化云开始向记者娓娓道来。他说,1998 年8月,为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北京决定对46公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进行全面整治。经反复研究,长安街整治办和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现改为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为放置在长安街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定位:要求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准确的定位使长安街上的雕塑成为弘扬民族传统、彰显地方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如建在长安大戏院前的“中国风”雕塑,以京剧脸谱为创作思路,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建在建国门绿地广场中的“和风”雕塑,由四组风轮组成,只要有微风,风轮即可转动,极具民间艺术色彩;建在西单文化广场上的“蒸蒸日上”雕塑,造型为抽象的风筝,高高耸立,象征祖国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 策划周密——征集方案展览作品 遴选安置 符合定位的好作品又从哪里来呢?于化云说,从群众中来。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畅通渠道,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广泛征集优秀雕塑方案。 1998 年,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策划了一次活动——“新世纪的希望”城市雕塑设计方案竞赛。这次竞赛共征集到稿件750多件,从中选出了120多件做成立体方案。之后,对市民进行展览,并由规划、建筑、园林、雕塑专家及长安街沿线有关单位进行评审和优选,最终挑选出8件作品制成成品,放置在长安街沿线。这批雕塑作品与街道两侧新增的131万平方米绿地、20多处新增喷泉水景一起,形成了长安街及其沿线两条著名的“绿色项链”。 把关严格——立意新颖造型优美 制作精湛 一座雕塑能不能成为精品,关键在于“意”、“形”、“工”。“意”指立意,“形”指造型,“工”指做工。于化云说,长安街上的每座雕塑无不在这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如建在西单图书大厦前广场上的雕塑——“书”,意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建在国际金融大厦前左侧绿地中的雕塑——“龙”,借鉴中国书法草书“龙”字,极具动感和美感;建在中央教育电视台大楼绿地中的雕塑——“树”,4根树干支撑着由248只鸽子组成树冠,每只鸽子都精工细作,一丝不苟。 于化云说,每件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长安街的环境和谐,不仅与长安街的大环境和谐,还与雕塑所在地的小环境和谐;不仅立意要合拍,体量也须合适。如“蒸蒸日上”的风筝高度正是长安街上华灯的高度,而“中国风”的高度是现场比量出来的。正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才最终成就了长安街的精品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