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欧各国中,波兰的人均切花消耗量大概首屈一指。华沙郊区的一家花卉生产专业户告诉笔者:"七十年代人们走亲访友带的是伏特加酒,现在带的是鲜花。" 前不久访华的一位波兰记者对我说:"下个月我就要纪念结婚五周年了。我正在考虑回国后买几朵什么样的鲜花送给我夫人。"波兰人常说:"花伴着人,历尽沧桑。" 波兰人送花,一般说来并无特殊的选择,市场上见到的花均可赠送。但是,波兰是一个天主教势力相当强大的国家,根据天主教的传统习惯,香石竹(康乃馨)是"神花",意味机智和快乐。现在一般的波兰人说不出香石竹与天主教有什么联系。只因香石竹是大众花卉,售价低廉,花色丰富,且保鲜期长,所以人们乐意购买,送花也以它居多。因而在波兰的花卉生产中香石竹所占比重很大,占全部切花产量的65%以上,每年人均产量都在12朵以上。不过,近几年来扶郎花(非洲菊)、小苍兰、郁金香、鹤望兰等名贵花种的切花用量也明显增加。 在波兰大量用花的日子应当算妇女节(3月8日)、母亲节(5月26日)、教师节(10月14日)、祖母节(1月21日)。此外还有命名日。按波兰的习惯,命名日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生日。妇女命名日,以及婚礼、结婚周年纪念日,一般都能收到亲朋好友送来的大量鲜花,花越名贵,说明礼越重。青年男女初次约会,男的会买上一支鲜花,用纸包好后塞进西装袖统内去赴约。如果女方接受了这朵鲜花,那就预示着他们的谈话会是投机的,有希望成为恋人。如果去探望先人的坟墓(波兰至今未采用火葬处理遗体,死者均埋入公墓),特别是11月1日亡灵节去扫墓,更得带上鲜花,而且还要带上蜡烛。花卉生产者对切花需要量大的日子(包括大的命名日,因为按波兰的传统,芭尔芭拉、安娜、伊丽莎白等常见的女人名在日历上都规定了哪一天是命名日)都了如指掌。这些日子到来之前,花店已准备好了大量五颜六色的鲜花,但这样的日子几乎每月都有,所以星罗棋布的华沙花店内,一年四季春常在,华沙街头花不谢。漫步华沙,在每条街上都能见到墙脚边放着一簇簇鲜花,有些地方还点着蜡烛。再把视线往上抬一点,还会发现上方墙上镶着的小石碑,上面用阴文刻着:"×年×月×日希特勒法西斯在这里枪杀了××名波兰爱国者。"这些鲜花和蜡烛正是用来纪念烈士的。 波兰的鲜花虽然产量很大,却颇有供不应求之感。因此鲜花的价格也不断上涨。1984年底一枝香石竹的售价约合人民币0.3元,而1986年底已上涨到每枝0.8元。一枝扶郎花的售价目前约合人民币12元。有些名贵花每枝甚至超过人民币20元。波兰朋友对我说,在波兰最富裕的农民是养花专业户,他们的年收入有的竟高达人民币二三十万元。严冬季节,华沙新世界花店里依旧春意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