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石油危机后,世界花卉产业出现了全球性转移和产销地分离的趋势,形成了以西欧、北美洲、日本为核心的三大消费主体以及相对应的南美洲、非洲、东南亚、以色列为主的新兴花卉生产区;大市场大流通的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的花卉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要从世界香石竹生产动向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实实在在寻找突破口。
香石竹是花卉中最早开始国际性商品化生产的,形成了产销分离,即在最适宜栽培的地区生产香石竹切花,然后通过飞机空运到距离远的消费地的流通方式。由此,全世界的香石竹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具有栽培历史的荷兰、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城郊型生产逐步减少;而那些远离消费地的国家,如哥伦比亚、中国、土耳其、肯尼亚、厄瓜多尔等,通过保鲜技术的提高和运输航线的开通,依靠优越的气候条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迅速崛起,形成了新的世界香石竹生产中心。分述如下: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石竹切花生产国,1994年香石竹栽培面积达2200公顷,之后由于部分改种玫瑰而有所减少,但现在仍以1600-2000公顷的面积占居世界第一。其香石竹栽培主要集中在首都圣非波哥大周边海拔2600米的高原地区。
圣非波哥大地处北纬4°紧靠赤道,属热带圈,为海拔2600米的高原山区,因此,气温变化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3℃左右,年降雨量722毫米,是温和、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一年中气温稳定,有如天然温室,非常适合香石竹的露地栽培。而且,波哥大周边的高原地带无台风等强风的侵袭,因此,用桉树木条和薄膜搭建无加温的简易避雨大棚就可进行香石竹的2年生栽培。一个大规模农场的栽培面积可达50-100公顷。
哥伦比亚生产的香石竹绝大部分通过空运出口美国。因此美国的香石竹产业与从哥伦比亚进口的低价花卉产生了激烈竞争。1970年开始进口,到1973年美国由于石油危机生产费用急剧上升,而哥伦比亚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无加温的简单避雨大棚等生产的优势逐渐显露;而且,从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到出口中转地美国佛罗利达州迈阿密仅需4小时的运输时间。1981年,由于从哥伦比亚大量进口,美国国内生产者大量减少,发生了解散美国香石竹协会的事件。1992年,美国政府和安弟斯山脉各国,为杜绝毒品走私,签署了安弟斯贸易保护协定(ATPA)。根据ATPA协定,哥伦比亚生产的切花得到了进口免税的优惠,因此大量的香石竹切花向美国出口,致使美国的香石竹产业完全衰退。
哥伦比亚出口日本的切花,1987年不足3000万日元,但90年代后急速增长,其中1992年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国内生产的增长,香石竹等切花价格下降,出口额减少;1993年以后开始回转,到1996年达到顶峰8.9亿日元。
哥伦比亚政府为加强对日本花卉出口,经过与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几年交涉,于1996年10月跟荷兰花卉出口日本一样达成了进行产地出口花卉事前检疫的意向,同年12月开始实施,克服了以往切花到岸后检疫,一旦发现病虫害,进行薰蒸处理造成的损失,事前检疫大大减少了出口危险,扩大了花卉出口。
肯尼亚
肯尼亚位于赤道边的非洲大陆东海岸,和哥伦比亚一样,紧靠赤道,首都内罗毕位于海拔1600米的高原,年间几乎无气温变化,年平均气温19℃,年降雨量738毫米,很适合香石竹的栽培。
作为香石竹栽培中心的大规模农场集中在内罗毕近郊的纳依巴侠湖周边,他们利用当地低廉的劳动力栽培出口花卉。塞罗马克公司为英国的外资企业,纳依巴侠的农场占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其中切花面积260-300公顷,雇用常劳力3000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切花生产农场。以香石竹为主要品种,其中小花系有140公顷,大花系有25公顷,还栽培有玫瑰、百合等。这个农场的产品大部分出口荷兰和德国。奥塞利昂公司为荷兰的外资企业,主要有65公顷的小花系香石竹、30公顷的玫瑰、9公顷的露地宿根霞草,还生产满天星、菊花等。其产品75%出口荷兰,25%出口英国。雇用劳力约500人左右。以这些大规模的农场为中心,现在肯尼亚的香石竹栽培面积已达180-220公顷。
荷兰
香石竹生产面积逐渐减少。1980年以小花系为中心的栽培面积有466公顷,而现在仅150-180公顷,下降了多一半。从低成本的肯尼亚、以色列、西班牙、哥伦比亚进口的香石竹量不断增长
[1] [2] 下一页